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华媒聚焦胡锦涛访美:为“四十不惑”添精彩一笔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0日 09: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新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中新网1月19日电 美国当地时间18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美国华盛顿。海外华文媒体高度关注。有评论认为,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外交大门40周年,无数事实证明,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胡锦涛此行,将积极引导双方关系进入合作共赢的一个新阶段。

  香港《大公报》19日刊出社论《中美关系:新十年新起点》。社论说,如果说新世纪的头十年,中美两国总体上仍然处于“战略试探期”的话,那么,在第二个十年,中美关系应该进入“战略成熟期”。经过十年的磨合与发展,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对话沟通密切,经贸联系加强,合作领域广泛,中美关系已成长为影响世界局势的最重要双边关系,具备了战略转圜的基本条件。

  社论还说,新时期的中美关系注定仍然是一种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但有理由相信,胡主席此访将会对双方释疑解惑、增强互信、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取得重大成果,两国领导人也有智慧对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作出战略规划。

  该报19日刊出题为《中美关系 四十不惑》的报道称,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外交大门四十周年。40年中,两国领导人的每一次会晤,都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意义,产生了广泛的全球影响。在胡锦涛与奥巴马迄今举行的七次会晤中,双方就中美关系发展达成了很多重要共识。《论语》有云:“四十而不惑。”此次胡锦涛访美议题众多,相信第八次“胡奥会”将会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勾勒出更加清晰的路线图。

  香港《文汇报》19日引述专家的观点指出,首脑外交是中美交往史的关键组成部分。双方领导人通过近距离的深入交谈,为未来的总体关系“定向”,促成中美关系重新回归健康发展的轨道,将成为此次中美最高层会面的重要使命。而美方此次对胡锦涛到访的期待及接待规格均属最高礼遇,其中“白宫私宴”蕴含了丰富的政治内涵,被解读为最有看头的“重中之重”。

  《澳门日报》19日刊出社论《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社论说,不论是中美双边关系或者是国际事务,无数事实证明,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尽管中美关系仍存在一些问题,中美双方都有一个基本共识,那就是,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赴美访问的前夕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指出,中美双方应摒弃“零和”的冷战思维,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发展,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香港中通社18日刊出特稿《“胡奥会”打造中美关系新合作契机》说,这是胡锦涛在中美重启交往大门40周年之际,以及21世纪第2个10年伊始之际,进行重要的一次国事访问。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胡锦涛此行,将积极打造中美在经贸、军事交往以及能源等领域的新合作,并引导双方关系进入合作共赢的一个新阶段。

  特稿还引用美国问题专家的观点认为,在政治上,胡锦涛此访有助于推动落实中美三个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确立的各项原则,在经贸关系上,访问将有助于缓解双方经贸摩擦,避免双方总体关系的发展受到干扰。而在国际地区问题上,胡锦涛的访问将有助于双方从世界和地区形势大局出发,求同存异,加强协调。

  台湾《旺报》19日刊出社论说,只要双方有诚意面对解决问题,中美经贸纷争自能迎刃而解,进而迈向真正“战略合作伙伴”的互利关系。

  台湾《联合报》19日注意到,奥巴马上台才满两年,其间由于金融危机,频繁在20国集团(G20)等会议与胡锦涛会晤,这次已是第八次。

  菲律宾《世界日报》刊文注意到,胡锦涛主席访美意义深远,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虽然中美两国时有摩擦,但是通过两国领导人互访和高层的交流,如胡锦涛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相信可以扩大共识,缩小分歧,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

  日本《中文导报》18日刊文《关系中美关系未来十年走向的高访》说,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美。此次胡锦涛的美国之行,关系到中美关系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和总体框架。

  《联合早报》19日刊出评论说,美国奥巴马政府用一系列方式高调表达了对这次访问的期待。在即将举行的胡奥峰会上,两国元首围绕什么样的议题展开会谈是全球观察家的分析重心。自2010年初以来,由于两国实力对比变化,中美关系出现紧张状态。鉴于这种背景及中美关系的极端重要性,胡奥峰会的战略性意义更值得关注。

  北美《世界日报》当地时间18日刊出社论指出,这次“胡奥会”,应该建立“实事求是”的双边关系,把问题都摊到桌面上来,中美之间的问题,就在中美之间协商解决,然后双方承担起维护区域和平稳定的责任,并在全球性的议题上,寻找基辛格博士所说的“共同理念”,循序渐进,最后建构起共赢的全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