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复兴时评:给力保障房是最管用的房价调控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0日 14: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复兴评论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作者:鲁宁
 
      这些天上海正在召开“两会”。由于越来越多的代表委员把参政议政的关注点聚焦于民生改善,一个戏剧性的事件由此出现----本周二,上海市长韩正向市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再作“补充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在各省(区、直辖市)从无先例之举,其主要目的是“追加民生预算”。由是,该“补充政府工作报告”被笔者视为“追加预算报告”。这是民主促推民生改善的鲜活案例。
 
      追加预算共新增80亿元,使上海全年民生预算盘子由461亿元扩大至540亿元。其中追加部分很大一块要用于加大保障房建设。
 
      批评保障房建设不够“给力”,是今年上海“两会”上比较尖锐的声音。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长韩正以人大代表身份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时,非但没有“言过饰非”,而且门调比其它代表委员还高,思想之解放,态度之坚决皆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觉。
 
      就现状计,上海眼下已初步形成经适、廉租、动迁安置、公租等“四位一体”的保障房体系,仅公租房一项,去年下半年适才启动,眼下可供量5000余套,今年政府拟再建4万余套。行文至此,有三点必须稍作展开:
 
      其一、单看数字,上海公租房建设很难说已很给力。许多网友甚至会表现出不屑。然而,这中间还有个细节,那就是,上海去年下半年只是在口头上放风说,允许拥有自有土地的在沪企业自建公租房,没想到,适才几个月时间,沪上企业在建的公租房已超过700万平方米,若折算成每套70平方米,就是10万套。加上市政府已建成和在建的(不包括各区政府在建设的)45000余套,合起来就是15万套。
 
      这个数量管够么----网友们仍会提出疑问。别急,笔者引用上海市人大在“两会”上公布的调研报告的数据:上海去年因小青年结婚而购房共9万套----很显然,这就是真正的居住性“刚性需求”。再加上改善性“刚性需求”约8万套,全市每年刚性需求也就17-18万套。由此,等于简洁明了地回答了另两个公众困惑:一是为什么市政府在“两会”上宣布,公租房租赁准入不设收入门槛和户籍门槛----实行无门槛准入制;二是上海的房价为何中国最高,主因就在投机和投资需求兴风作浪。
 
      其二、仅公租房一项,就这样一个可供量与需求量之比较的盘子,市领导还嫌整个保障房建设力度太小。身为市委书记的俞正声代表在发言时建议有关方面研究可行方案,并动员企业在自有土地上建设产权共有的“经适房”,继续加大全市经适房供给量。对于深谙中国特色政治运作特点的网友而言,显然已明白“俞代表说话分量不同于其它代表”,这就意味着,政策虽还未放开但口风一放,由各类企业拿出自有土地建设产权共有经适房,也即将在上海形成一个高潮。
 
      其三、韩正代表还在“两会”上披露,上海已就动用公积金存量和动员保险资金参与上海保障房建设向中央打了报告。一矣报告经中央准许,上海保障房建设的推动力还将进一步放大。
 
      从上海看全国,同样可圈可点。多种迹象显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加大住房保障的十年,而今年则是住房保障“元年”。去年,国内保障房建设(含开工和竣工套数)是590万套。今年开建1000万套,增幅70%。国土资源部据此测算,今年国内保障房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占国内房地产投资(含商业用房)的20%。上面所及1万亿元指各级政府性投资。鉴于今年对有条件的企业自建“内部保障性公租房”开了政策口子,实际保障房建设资金盘子还要大出一到两圈甚至数圈。
 
      如果说2010年是国内各级政府开始真正重视保障房建设的起步年,那么今年则系保障房建设创新融资渠道、增加投入、增加在建规模、增加保障形式、扩大保障范围的发力年。
 
      调控房价手段很多,征收房产税、收紧信贷口子,提高利率、控制地价等都是可用手段,但增加保障房建设力度稀释刚性需求,是抑制商品房投机的最有效手段,因此这是最务实的房价调控手段。请各位看官注意,当我们抱怨去年房价调控成效有限之时,整个中国楼市的市场生态正在出现由乱到治、由“蹿”到“稳”的悄然变化。到今年底,变化将进一步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