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邓海建:应届生工资低于农民工“正常”吗?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8日 14:0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众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面对“用工荒”时不少单位给农民工开出待遇高于大学生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专门开展了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此现象是由于中国面临民工荒、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多数学生认为正常。(2月27日《华西都市报》)

  有些事情,乍看起来很合理,仔细一分析,问题可能就来了。比如应届生工资低于农民工的现象,舆论不吝篇幅地灌输给大家一个经验逻辑:民工少,供求决定价格,人家是卖方市场,民工兄弟掌握了话语权,定价的门槛自然就高上去了;对于应届生来说,今年660万的数字很难被人力市场消化,属于供过于求,只有被挑挑拣拣的份儿,跌价是迟早的事情,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不可否认,供求决定价格,但我们在分析人力价格的时候,不能忽略了另一个基本规律:价值决定着价格。一辆质量一般的小汽车,再怎么供过于求,定价也不能低到一辆精美的玩具汽车价格下面去。为什么?因为两者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一样的。打这个比方的意思,当然不是要抹杀民工兄弟的人力价值,说实话,随着刘易斯拐点的临近,民工荒是迟早的事情,而即便是眼下的行情,笔者也以为仍远远未达到劳动力价格的合理水平,因为劳动力价格被长期低估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现在,民工的人力价格逐步归位了,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因为民工的人力价格理性归位,就推出应届生的工资必然要比他们低。这样的逻辑很难经得起推敲。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大学生的培养成本远远高于普通民工,很多家庭是勒紧裤带过日子、甚至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的。有这个前提在,我们就不能一味要求应届生安心接受一个月薪几百上千的低薪工作,投入产出比如此失衡,找工作难道是理想主义的行为艺术?另一方面,即便不说大道理,我们看看一个社会结构的常态,哪个发达国家不是在给人力定价的时候“知识能力先行”?基于自然条件的先赋能力就能获得相对“高薪”的工作,而后天努力的结果反而是竞争不过前者,这无论如何不能被视为常态。

  应届生工资长期低于农民工是不正常的,起码是不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它不仅传递给社会不当的价值理念,比如“读书无用论”等;同时,它更是一种事实上的负激励,让人对社会的公平正义机制存疑。民工荒与找工难是阶段性的矛盾,它背后反映的深层次问题更值得深思:廉价劳动力时代何时才能真正终结?学历倒挂下的结构性失业何时才能被纠偏?经济结构如何调整才能吸纳更多的大学生?

  民工兄弟的工资是应该涨起来了,但应届生的工资应该更高。我们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毕竟,社会的进步有赖于群体的创富能力,更有赖于构建一个稳定合理的人力定价体系。(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