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阿哲:欲压缩公车先压缩公权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1日 09: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河南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全国“两会”传出消息,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李宏透露,近期公车改革出台新规,省部级以下领导不配专车。(见3月9日《新京报》)

  为了配合这项改革,财政部还专门据此出台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试图从预决算关口加强对公车的管理,由此可见中央公车改革的决心。但舆论普遍对这项改革不很乐观,近年公车改革可谓三令五申,成效几何?要么是根本推不动,要么是有些地方“改革”就是为不用公车的官员每年发放高达8万元的补贴,结果是车照用,钱照发,改革竟成了某些人的“摇钱树”。

  在此之前,国家已经有“厅局级以下领导不配专车”的规定,现实情况呢?很多地方不要说县长、处长,即便是乡长、科长也有专车。这次“厅局级”换成了“省部级”,人们有理由质询,厅局级以下都那么难管,省部级以下岂非更是“难啃的骨头”?这次改革是不是仍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法不责众、不了了之”?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权力本身的缺乏监督。按说监督领导干部的机构并不少,但真正发挥作用却不是件易事。比方说一个县长违规配备专车,理当问责,但很可能此时县委书记、县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甚至更高级别的领导,都在违规用车。而靠预决算来规范公车,某种程度上无异于让财政局长PK县长,鹿死谁手,有悬念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两眼全闭,你好我好大家好,管它公车消费扶摇直上。这个利益共同体说到底是一个性质比较单一的权力共同体,就是说缺乏利益相对人介入进来,形成有效监督。

  啥是利益相对人呢?就是你违规使用公车就侵犯了我的利益的当事人,说的就是人民群众及其直接有效的权利代言人。这是目前权力格局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北京市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3月份起,允许市民质询公车数量及配备情况,被质询部门必须认真答复。然而,“认真答复”或许“可以有”,甚至“真诚道歉”都“可以有”,但答复了、道歉了,结果呢?有谁来给予市民权力去对有关部门穷究到底?

  其实,如何加强权力监督,如何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成为“公民”,是一切行政改革的关键,也是一个意味深长、值得我们好好探究的问题。舍此,刹住“三公”消费也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也好,有效反腐也好,都无以顺利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