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张小乐:为何存款准备金率“上不封顶”?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9日 10:4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解放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从4月21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虽然消息时间比业内预计晚了两天,但仍在预期之内。从去年开始,央行已先后十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货币工具。而就在此前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央行高层曾表示,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绝对上限。此话究竟该如何来理解?对市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继续对冲流动性
  
  央行前后十次出手存款准备金率,其主要目的在于冻结金融机构资金,对冲对市场产生巨大压力的流动性。这一次上调仍不例外。

  从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市场流动性的主要来源之一的贷款已经较为可控。央行公布一季度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24万亿,同比少增3524亿元。而人民币贷款余额在2011年3月末为49.4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月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2.0个百分点。按照去年全年贷款投放4∶3∶2∶1的控制比例衡量,全年贷款投放在7.5万亿可控范围内应该无虞。与此同时,一季度投放高峰期内,货币供应量保持在16.6%的步伐,也在央行年内平均17%的控制目标内。

  但是,公开市场资金到期和外汇占款形成流动性压力,使得央行始终不敢放松货币政策。数据显示,未来4周的单周到期资金量分别高达1910亿元、2960亿元、1170亿元和1980亿元。若要实现每周平均净回笼1000亿元,那么就意味着央行平均每周发行央票和进行正回购的规模要达到3000亿元,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所冻结的资金规模相当。而同时,外汇占款持续增加。据市场预计,4月份外汇占款将增长3000亿元左右。

  究竟有没有上限?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综合各方因素和条件,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没有绝对的上限。而在此前,有诸多经济学家曾预测,这一指标年内或将达到23%左右的历史最高“水位”。有没有上限一时成为各方议论的焦点。

  兴业银行经济学家鲁政委曾第一个提出23%左右的目标。他向记者表示,23%的预测目标是一个历史经验值,非理论上的绝对值。在统计和分析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幅度之后,研究发现各国最高“水位”曾出现在韩国,最高为23%。而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张晓慧在央行网站撰文也称,最优存款准备金率由存贷利差、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利率决定,以2007年存贷款利率水平测算,存款准备金率最优水平大致稳定在23%左右。而目前的存贷款利率水平,刚好与2007年大体相当。

  既然是历史经验值,也就意味着未来突破这一全球记录也并非不可能。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仍然在于流动性。除贷款外,央行在公开市场的回笼资金将陆续到期,回流市场。而即将到期的这些资金是过去五六年积累的结果,估计将超过万亿。与此同时,据计算,今年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长了2010亿美元。按照央行此前报告中公布的“3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5564元人民币”计算,外汇占款达13178亿人民币。这也意味着超过1.3万亿元的人民币流入了市场。未来,由于利差、汇差和投资收益差等因素的影响,境外资金流入加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湘财证券认为,虽然一季度整体货币环境已经比去年四季度收紧,但预计今年二季度仍会出台进一步的紧缩措施。

  
两大问题需要关注
  
  货币政策不断收紧,在逐步紧缩流动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将产生“伴生副作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银行风险和债券市场的压力是未来必须关注的两大问题。

  按照每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冻结3600亿元人民币的平均水平计算,十次上调至少可冻结3.6万亿元的资金量。这一资金规模大体相当于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总规模。对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各家商业银行反应并不一样。对于“财大气粗”的大型商业银行而言,资金虽吃紧,但风险可控。而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一方面要应对存款难拉的尴尬,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划钱”给央行。事实上,此前已有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出现了流动性预警。

  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对整个金融市场也会带来一定影响,尤其债券市场应格外关注。在存款增加压力较大的前提下,面对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商业银行一般会选择抛售和回流部分资产来保证自身流动性安全。其中贷款和债券是首选。而贷款期限、利率不一,商业银行回收存在现实难度,抛售债券就成为最佳选择。作为债券市场的主力军,商业银行的抛售行为有可能对债券市场的发展形成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