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田力:短命市政建筑为何频现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16日 10: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光明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要想看建筑爆破现场,沈阳是个可一饱“眼福”的地方。2007年,投资2.5亿元兴建的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夭折”在其第18个年头;2008年,23层的天涯宾馆消失;2009年,亚洲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只有15岁的沈阳夏宫在两秒钟内变成一座废墟。短命市政建筑频频出现,让公众十分不解。

  事实上,市政建筑短命的现象不仅在沈阳,在全国许多地方都非常普遍。比如“坚固得像碉堡一样”的青岛市著名地标建筑青岛大酒店建成仅20年,杭州西湖边的最高楼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建成仅13年,南昌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建成仅13年,耗资3000多万元的海口“千年塔”建成仅10年……对这些建筑的短命,人们在心疼之余也气愤难耐。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官员表示,我国每年新建建筑面积达20亿平方米,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钢筋,而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年至30年。而根据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00年。难怪有人感慨:“我们有5000年的历史,却少有50年的建筑”。相比之下,英国、法国、美国的建筑平均使用寿命分别为132年、85年和80年。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面貌可谓日新月异,与这一过程相伴的高楼大厦的短命,却耐人寻味、令人深思。每一个短命建筑的倒下,总有一些冠冕堂皇的语言为其粉饰。不少地方换一届政府搞一个规划,一任领导一个做法,拆了建、建了拆,看上去城市面貌不断变化,实际上却为此付出了许多不该付的代价,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

  市政建筑的短命,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在发展理念上的偏差。那些动辄几千万元、数亿元的投资,在规划设计之时,就应当充分考虑到长远,使用公共财政建设的项目,更是需要高度审慎。短命建筑频现的问题不容轻视,相关部门还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完善制度,加强审核,避免这种重大浪费的出现。(田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