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秦建中:人民日报批评《乡村爱情》理由很充分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09日 16: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华声在线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乡村爱情》做为赵本山“乡村系列”的第四部,在经历了两轮卫视的播出后,延续了以往几部的高收视率,以及预料之中的批评之声。其中人民日报刊登的一篇稿件,公开点名批评《乡村爱情交响曲》单薄肤浅,引起关注。

  面对批评之声,本山传媒还是一如既往地耍起大腕脾气。本山传媒副总裁刘流告诉记者:“我们只看收视率,不在意任何外界的评论。别人爱说啥说啥。什么时候要是能保证全国电视台都不放广告,那我们就不植入了。”

  其实,公众对《乡村爱情》的诟病并不仅仅是因为剧情中广告的过度植入,而在于《乡村爱情》系列剧作为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题材,不能够直面“三农”问题的严峻现实,而是“笑点弱智”、“意淫式爱情”、“与社会现实脱节”等表现手法回避农村社会矛盾。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所说,面对诸多民生艰辛,农村剧应当给观众带来超拔苦难、突围困境与抚慰忧伤的希望和信念,而不是一味地回避。从这个意义上讲,“乡村爱情”系列农村剧,缺乏对农民的真诚体恤和温暖。

  时下,与同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城市一样,中国农村社会热点问题突出。诸如土地征用之后的失地农民问题,大量劳动生产力外流所导致的农村留守妇女和儿童问题,以及社会老龄化带来的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等等,无一不在困扰着当今农村社会的经济发展。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乡村爱情》系列剧不敢、不能、不愿触及这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编造无聊甚至猥琐阴暗的故事情节作为噱头,以此来赚足赚够观众的眼球,从而达到他们不择手段提高收视率的目的。

  当然,一部电视剧着眼于收视率无可非议,然而,一部好的电视剧应该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价值,仅仅为收视率而收视率,这无疑与一个女人不顾廉耻脱光衣服给人看以达到提高知名度的目的殊途同归。以低俗博得出位,以低俗获取利益,这种出位和利益虽然风光一时,但终究为社会文明所不耻。

  虽然有人赞美“乡村爱情”是部轻喜剧,尽管本山传媒还沾沾自喜于该剧的旺盛人气,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乡村爱情”之所以不断拍出续集,正是它的剧情迎合了当今社会的浮躁之气。因为有人需要劣质的酒精麻醉神经,有人则需要恶搞农民以证明自己的优雅与高贵。

  对于社会的批评,本山传媒不是虚心倾听,反而是不屑一顾和强词夺理,更足以说明我们社会的低俗与浮躁已经病入膏肓。可以说,人民日报的批评对于本山传媒体而言无疑是对牛弹琴,因为浮躁的社会需要低俗,再多的非议也难挡赵本山上央视春晚,更难挡《乡村爱情》系列第五部横空出世。

责任编辑:田智钢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