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马涤明:大企业为何能绑架奶业国标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1日 14: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浙江在线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日前牛奶行业举办的内部研讨会上,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认为我国现有的奶业标准全球最低,主要是因为被个别大企业绑架;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则认为,制定牛奶质量标准要从国情出发。业内资深专家建议,中国应该大力提倡巴氏奶,消除现有常温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6月19日中国广播网)

  乳品企业按照2.95国标来执行,很多牛奶都要倒掉。农业部从国情出发,照顾最大多数奶农的利益,把标准降低了一下。就是说,中国奶业的国标是“削足适履”的——北方大部分地区生产的牛奶蛋白质含量达不到2.95,不符合高标准的国标,所以国标只能反过来适应这种“国情”?

  我们姑且认可这样的“国情”,然而仍有一个疑问,外加一个不好解释的问题。疑问是,北方产原奶蛋白质含量不达标这个“国情”,与低标准的国标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是原奶的“国情”制约了国标,还是宽松的国标影响着原奶提质的动力?但不管怎么说,有一个可行的好办法,却可能因为低标准国标的存在而被忽视,那就是集约化养牛,可以克服散户饲养造成的奶质低劣问题。但是,如果收购散户原奶的成本更低,且国标还能帮忙降低原奶品质标准,我估计大多数乳品企业宁愿收购散奶,而没有投资建设牧场的积极性。

  乳品行业的两位大哥——伊利和蒙牛,其实都是有自己的牧场的。只是,它们的牧场生产的原奶远不能满足生产所需,这难免会让我们产生一点想法:大企业为何不愿投资更大的牧场以解决原奶品质等问题?与低标准的国标有无关系?而牧场所产的优质奶源所生产的优质产品,是照常供应市场了,还是就为用来搞“专供”的?

  国标与“国情”,或许更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说不清,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如果国标必须照顾“国情”而“削足适履”,原奶品质便不好与国际标准接轨。

  再说那个不好解释的问题:依王丁棉所说,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修标时,百分之九十五的专家意见未被采纳,却是伊利、蒙牛这样的大企业自己参与标准的起草。若属实,这便成了笑话——生产者居然“兼职”立法者,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行业标准与企业利益相“勾兑”,如此出来的“国标”没有问题才怪。

  或许,乳业国标上附载着一些所谓“经济发展”之类的问题,这种问题才是真正的“国情”;抑或是,在某些人的价值理念中,暂时的所谓“经济发展”问题总是高于消费者利益、国民健康等等?(马涤明)

责任编辑:赵春晓

热词:

  • 国标
  • 国情
  • 奶业
  • 经济发展
  • 大企业
  • 勾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