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万晓娟:暴雨下的城市必须更坚强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30日 09: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长沙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昨日午间,长沙上空电闪雷鸣,如瀑大雨倾泻而下,致使城区部分地段积水严重,有网友戏称“长沙也可以看海了”,虽说是玩笑话,却也足以说明此次降雨量之大。据称,此次强降雨为20年一遇。截至昨日下午5时,长沙城区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暴雨站点已达12个,最大的是城区五一广场站,降雨量达到130.8毫米。(详见本报今日相关报道)

  城市遇暴雨积水甚至内涝,这种现象并非长沙独有。近日曾有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先是武汉,网友调侃可以在武大操场游泳,坐公交冲锋舟;接着是杭州,打出了“去西湖边看海”的口号,就连首都北京也难逃一劫,地铁运行都受到影响。

  平日里,现代城市光鲜亮丽,摩登大楼鳞次栉比,怎奈大雨一浇,便失了颜色,乱了阵脚,人们的生活受到广泛影响,这不是技术先进的21世纪么?按理说,暴雨现象不是现在才有,我们的城市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技术手段的提高,在暴雨下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可现在一旦天气稍微极端了点儿,城市就“花容失色”了,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暴雨之下,哪些城市守住了阵地,没有出现内涝?据报道说,江西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另有青岛作为一个海滨城市,雨量很大,但是却很少出现“内涝”的情况。总结原因后发现,前者是缘于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在发挥作用。据史料记载,宋朝之前的赣州城饱受水患,刘彝任知州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建成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后者是由于德国人曾在青岛留下完备的排水系统,系统起点较高,最初的设计即为雨污分流制。对治理水患颇有功劳的,还有苏轼对杭州西湖的治理,李冰父子的都江堰工程。回顾这些至今仍造福人民的工程,我们会发现,凡是经久不衰的民生工程,其主持者都需要有一番高瞻远瞩、脚踏实地的气魄,需要摒弃立竿见影的“政绩”,奔着长远造福民众而去。

  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作家龙应台说,城市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这大概还是个发展中城市。一场暴雨让我们看到了不少城市还处在发展中的状态,不管高楼有多高,不管GDP指数有多高,在暴雨考验面前是否足够从容,才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比起漂亮的城市脸蛋,百姓更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

  应该承认,近年来长沙在改善城市排水系统方面做了不少功课,管道内疏浚、清除淤泥;重新铺设管道、拉通管网、增加雨水口等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已在进行,排水系统的管理更为科学,设备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是长沙在此前的几场暴雨中表现坚强的原因所在。虽说昨日的暴雨为20年一遇,但在大雨积水中,我们看到了交警站在水中忙碌的身影,看到了消防队员专业而高效的救险,看到路政抢险部门熟练而迅速的排涝。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暴雨如此强劲,眼下我们能做的,也就是避免这种急发的灾害转成一场灾难。

  但我们仍然需要直面暴雨冲击下城市还不够坚强的面孔,并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补救。前段时间,长沙新修改的城市规划引发了坊间热议,也收集了一些民众的意见,但目前看来,与地上规划同样重要的是,对地下管网建设的严密而周到的规划。在极端气候变得频繁的今天,对城市道路、水、电、排水和燃气等管网建设的重视程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如此,才能让城市在应对灾害时更加坚强。

责任编辑:田智钢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