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陈凤霞:京沪高铁开通,民航为何有压力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7日 14: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京沪高铁的开通令民航“京沪空中快线”倍感压力。记者5日获悉,民航华北管理局、民航华东管理局已分别召集相关民航单位共同研讨京沪空中快线与高铁竞争合作双赢的十项措施,其中包括,各公司在京沪两地机场每天各备份一架飞机,以提高航班正点率。晚到的旅客将被贴上“急客”标识,由专人引导迅速登机。(7月6日《新京报》)

    京沪高铁开通后,其高速、航空式服务、庞大运力……无一不对向来被誉为黄金线路的“京沪空中快线”形成严峻挑战。正是迫于此等危机,航空公司收起过去动辄祭出“国际惯例”趾高气扬的嘴脸,老老实实地坐下来研究服务改进措施,不惜以备份飞机等加大成本投入的方式,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竭力挽留客源。

    倘若航空公司的这十项措施得以有效执行,或可预见,过去被航空公司视为“国际惯例”的航班延误、机票超售等问题,未来即便短时内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而所谓等领导的既有“老规定”,也很可能因竞争压力,最终不得不土崩瓦解。

    记得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前几天说过一句极富信心的话,“如果这条高铁都挣不了钱的话,那中国铁路就没有希望了”。不过,此番航空公司与高铁的贴身肉搏,也很难说高铁就能够铁定胜出。前几天就有媒体曾披露,京沪沿线车站大多远离市区,配套设施落后。像有的城市为了保障旅客转乘,组织大批出租车至高铁车站后,导致市区出租车难打。而京沪高铁的赚钱模式,显然不能寄望于开通初期沿线旅客的那点新奇感,也不是对传统列车班次大刀阔斧式的“减肥”,人为制造“被高铁”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讲,航空公司此番虽略显被动的改进,同时也是对高铁的一次有力“回击”。

    航空与高铁,到底谁赢谁输,抑或和谐共生,有待市场检验。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航空业而言,像高铁体制外竞争力量的强势介入,这是其服务质量得以改进提升的动力。然而,此前虽然看似也有多家航空公司形成竞争,但如果没有高铁这条行业外的“鲶鱼”搅局,航空公司间原来形成的默契式竞争,很难这么快便被打破,各类打着“国际惯例”旗号的托辞亦不可能退出舞台。

    竞争是个好现象,这虽是老调重谈,但在现时仍十分必要。经营京沪航线的航空公司被逼下的改进举措表明,对那些由垄断企业牢牢把控的行业,与其毫无效率地一再磨嘴皮子,不如大力拓展市场,消除制度障碍,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