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张维:“教母”过后,还会有“教父”吗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8日 14: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济南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去年夏天,倒了张悟本;今年夏天,又倒了马悦凌。

  “倒马”过后,有的媒体联想起近些年先后倒掉的胡万林、刘太医、李道长们,大发感慨:“大师”何以前赴后继、层出不穷!

  “大师”成名,靠媒体包装;抨击“大师”,也是媒体打先锋。诸多媒体左右手的博弈,反倒批出了这么个乱象局面?破解此题,须从反思媒体的批判入手——

  首先,缺乏新意,程式化的批判让人生厌。批完胡万林批刘太医,批完李一批张悟本,眼下又批马悦凌,反观媒体上的批判,指向无非是学历低、身份假、证件不齐、资质有问题。即便是拉开架势展开观点的批驳,也难免落入以偏概全或用西医标准评判中医理论的俗套。不是全盘肯定就是全盘否定的极性思维,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用西医标准评判中医理论,也根本批不到点子上。

  从正常思维推想,正规医院、正牌医生是人们治病就医的首选。正规医院、正牌医生能治的病,人们不会到野门诊去找江湖医生;就近能治的病,人们不会到大山深处求助左道旁门。

  可以说,没有新意的批判,如同换汤不换药的治疗,对于解决问题不会有任何意义。

  其次,公道不彰,批判的动机令人质疑。去年批判张悟本的时候,就有网友质问:医疗卫生改革不成功,老百姓意见大,难道都是中医造的孽?为什么这些年媒体批判的都是清一色的中医?大医院那么多问题咋就没出一个“大师”级的反面典型?是“柿子专拣软的捏”,还是媒体“选择性失明”?

  第三,压而不服,运动式批判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可以说,健康保健领域的舆论一边倒地揭批“大师”,一次次错失了向群众普及医学知识的最佳时机。

  用搞运动的方式解决不了学术问题,因为舆论一边倒的话语霸权不允许讨论或辩论,而没有辩论作基础形成的所谓共识是脆弱的。常言说得好:灯不挑不亮,理越辩越明。在健康保健领域,有什么问题不能公开讨论甚至辩论的呢?为什么不利用批判“大师”的时机,把单向批判搞成双向辩论呢?不要高估了专家们的认知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更不要低估了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创造条件让方方面面的观点充分表述,真正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的学术研讨氛围,让学者在碰撞中完善学说、提高境界;让群众在围观中明辨是非、普及科学知识。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张 维

责任编辑:赵春晓

热词:

  • 大师
  • 教母
  • 教父
  • 太医
  • 西医
  • 中医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