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赵畅:自觉“把群众放在心上”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8日 16:4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解放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上述 “三问”和 “三真”要求,其实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必然结果;就是 “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的具体化。

  “水可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人人都懂。共产党自打天下的那一天起,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共产党尊重爱护群众。早在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就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最简明作风和纪律做起,造就出一支秋毫无犯的革命军队。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又总结概括出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可以说,正是因为我们党时刻 “把群众放在心上”, “把群众当亲人”,我们才同时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支持、真诚拥护,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推翻了三座大山,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什么时候我们就能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这个话题,不仅是对长期革命斗争和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同时更是针对当下一部分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群众观念淡漠、工作作风漂浮的问题提出来的。

  不是吗?有的人见有利可图的事就上,却对群众的利益漠然置之,行若无事;有的人平日好文山喜会海而懒得下基层,即便偶尔下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过场,浮在上面,沉不下去;有的人“脸”似乎比过去好看了,可事依然拖着不办,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人不愿做打基础铺垫的事,而对立马能够见效的“政绩工程”即趋之若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般没有群众意识、群众观点的干部,这样的不“把群众放在心上”,不“把群众当亲人”的干部,群众怎会信服他们?群众又怎会把他们 “放在心上”、“当亲人”?

  群众永远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永远是创造历史的英雄,只要我们不嫌弃群众,群众就一定不会嫌弃我们。群众是质朴的,是富于感情的。前不久, 《人民日报》摘登山西省副省长的 “下乡住村笔记”。其中两个细节令人感动:一是,这位副省长因帮助老农耕田,将外衣脱了,扔在地头草丛中时, “老大娘马上拾起衣服抱在怀里”;一是, “老大娘怕田埂荒草划破我的脸,伸手折断了我眼前的几根荆棘”。这般温暖的细节,怎不成为我们执政为民的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齐相管仲所提出的“以百姓为天”的治国思想,至今仍有毋庸置疑的借鉴意义。时至今日,共产党人只有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百姓的幸福安康看得大于一切,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想起雷锋、朱伯儒、孔繁森、牛玉儒、杨善洲等先进人物,他们之所以信仰坚定、心灵强大、干劲充足,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深入实际、心系群众,他们为百姓服务也从百姓那里获得了无尽的启示、无穷的力量。而今,广大干部之所以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既是受到先进人物灵魂操守的震撼、人格魅力的感召,也是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支持和真诚的拥护。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爱”,“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而今,“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守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真正无愧于时代,并在实践中交出不负人民期待的崭新答卷。

(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