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毕晓哲:“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8日 15: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浙江在线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7月2日,杭州滨江区白金海岸小区,女童妞妞从10楼坠落,路人吴菊萍伸出双臂去迎接。妞妞得救,吴菊萍左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吴菊萍引发了一场集体感动:所在的公司给与她20万元奖励,杭州市授予其“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和“三八红旗手”称号,称她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性大爱”。这位“最美妈妈”,会在受访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她一直在重复:“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啦。”(7月15日新京报)

  在危急时刻,伸手接住一名从10楼坠落下来的幼童,是需要巨大勇气的。诚然,如“最美妈妈”吴菊萍所言,“这是本能,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然而,这种“本能”本身就诠释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大爱。这种“本能”就充满了让社会公众为之喝采与感动的人性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缺乏美,在闹市和街头也时不时出现令人感动的“扶老携幼”,也时不时能看到公交车上让座给老人的温馨,我们不仅有“最美妈妈”,还有“最美乡村女教师”、“最美女交警”、“最美环卫工人”……这一个个令人感动的个体“符号”,是承载社会温情和爱心之基的一个个载体。但并不排除时下社会中负面性新闻又太多太多,让乐于助人者不得不望而却步。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又充斥着过多物欲和金钱的享受与追求,奉献观念在部分人身上成为稀缺。这些,都是引人警惕和警醒的,也不是仅靠一个“最美妈妈”的出现和正面弘扬能够解决的。 因此,笔者以为在讴歌“最美妈妈”之余,仍需将这份感动和这份感动社会的力量化为一个引导社会风气良性转化的制度性“符号”,不仅不能再出现“英雄流血又流泪”的场景,更应让任何一个见义勇为者、为社会甘于牺牲奉献者得到应得的回报。

  杭州“最美妈妈”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褒扬,“最美妈妈”的名声一时传播到世界各地,借助现代媒体和网络传播的力量,也是现代社会本应赋予一个爱心公民应有的正面价值肯定。但“最美妈妈”红遍和红过之后呢?我们的社会是不是还能涌现出更多的“最美妈妈”?恐怕才是对这场感动人、感动全社会的见义勇为事件的价值厚重与否的最大考量。让“最美妈妈”的义举成为社会中的群体性自觉,不会一蹴而就,从道德层面任何一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危难者,都有义务维护社会的正义,但从“刚性的法律”方面,我们却不能给予普通公民必须救助他人的“法定义务”,这是法的短板所在,解决这个“短板”就需要一个非约束性而是“激励性的制度”支撑。 在这一事件之后,许多本地市民能自发地到医院探望“最美妈妈”和被她救下来的妞妞,一些外地网友也自发赶赴杭州给她们加油鼓劲。这种道德的认同是需要公众支持的,但更需要政府从制度上支撑。除给予必要的精神方面的认可鼓励之外,物质和医疗救助方面的给予不可或缺。让“最美妈妈”这样的小人物,能在一次行动之后就得到远远大于公众所正常评价和认为的“嘉奖”、“褒奖”,或是引导有越来越多的人争当“最美妈妈”式的英雄的力量之基。

  大爱无疆,每一个公民都是接力传播爱的“下一棒”。这个“爱”的传递过程,也是重塑社会精神文明和正面价值观的过程,也是借以驱逐不良社会风气、荡涤心灵污垢的过程。期待“最美妈妈”和妞妞早日康复,更期待自此以后人间更能多一些“最美XX”的风景。

(毕晓哲)

责任编辑:赵春晓

热词:

  • 最美妈妈
  • 符号
  • 短板
  • 法定义务
  • 三八红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