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李晓亮:“敬老卡”的温情莫被冷漠抵消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2日 16: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上海自2007年开始推行70岁以上老人持敬老卡(曾用名老人卡)免费乘车政策,70岁以上老人的乘车环境大为改善。“敬老卡”,一个温馨而温情的名字,但日前一个发生在上海82路公交车上的故事,却让“敬老”二字蒙尘——上海82路公交车,一位辛苦捡纸板与塑料瓶的头发花白的老人,带着捡来的几大包物品登上公交车后,遭到一名男乘客的嫌弃谩骂。最终,老人携带的物品多数被扔下车。(8月11日《东方早报》)

  网友拍摄的这段视频上传才3天,已有数十万次点击,数千条评论。虽不懂当地方言,却也能看出那位白衣男乘客对老人的嫌弃厌恶之情、跋扈骄纵之意。拾荒老人据理力争,但收效甚微,他视为宝贝的东西,最终还是被男子在司机配合下粗野地扔下车。

  视频中衣冠楚楚的男子,对一个拾荒老者如此粗野蛮横,无故辱骂并抢夺丢弃他人物品,也涉嫌违法违规吧?怎么我还依稀听见白衣男叫嚣着“报警”、“110”什么的?

  还有一个可能不被注意的细节,在白衣男羞辱拾荒者过程中,车上有一个红衣小男孩,扑簌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一直扭头看着这一幕。如果孩子问一旁的妈妈,“这位叔叔为何要为难那位可怜的老爷爷?”这位母亲和一车无动于衷的乘客,该怎么回答?

  即便有了所谓的“敬老卡”,一个古稀之年仍在自力更生的老者,都还差点被某些“文明乘客”和司机驱赶下车,敬老卡传递的温情,也早已荡然无存了。

  按照市井中最市侩的世俗哲学,一个还需要靠公交车出行的所谓精英,大概也“精英”不到哪去,很可能是大城市中最常受着“夹板气”的工薪阶层。人性中最温暖最柔软的部分,却在这种长期的市侩习气侵蚀中“团成一团,圆润离开”了。当这样的人在一座城市中的占到一定比例,这个城市的秉性品格精神气质都会不自然地被浸染。才会有一个拾荒者无端遭嫌弃,司机带头沉默甚至充当“帮凶”,满车乘客似乎也能修炼到视若无睹,心如止水。这将是怎样的一种社会习性和城市精神?长此以往,就会成为一种习以为然的“庸常的恶”。

  极端者,就如这次赶下拾荒者的上海82路公交车;亦如前些年甲流期间,两位返乡民工偶感风寒,因咳嗽引来异样目光,结果全车投票半夜三更将两人撵下车,他们只好摸黑沿高速回家。

  杭州图书馆可以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包括乞丐及民工,这是社会温暖,民生尊严的基本立足点。乞丐的阅读权,拾荒者的乘车权里,维系着社会中每个人的基本尊严。相反,一个持有“敬老卡”却因拾荒者这一身份,而遭乘客乃至司机无端嫌弃的城市,没人能在这里获得体面安全有尊严的生活。身份都是相对的,你上车时是嫌弃拾荒老人的衣着光鲜白衣男,上班时,可能就是被无良老板当牲口使唤的“白领民工”,更不要讲这样的社会生态里,权力系统又怎么会自觉保持内敛、谦卑和自省精神,在权势面前,你随时可能成为无依无靠的“拾荒者”。(李晓亮)

责任编辑:赵春晓

热词:

  • 敬老卡
  • 拾荒者
  • 视频上传
  • 温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