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作者:李晓亮
铁路安全,无疑是目前铁路部门的头等大事。自“7·23”动车事故惨痛教训震惊全国之后,对安全的诉求,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吸取,迅速稳定铁路运输安全局面,铁道部8月24日下发通知,要求全国铁路年底前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这被总结为铁路部门的“三无”安全指标,通知要求每个一线党支部和党员都要紧扣“三无”目标作出公开承诺,接受职工群众监督。(8月25日《新京报》)
一般来说,对于这种行政指令、内部通知的能发挥多大的现实效用,一般民众似乎不太乐观。性急者,估计早都准备听取“嘘声一片”了。但是,这种几乎出于惯性的嘘声、质疑声,很多时候却也和被嘘的行政通知没有太大的区别。
嘘过,还剩下什么,除了表明一种不信任和不耐烦的姿态?太过情绪化的这种本能性否定,确实也意义寥寥。在这条新闻下面,置顶的一条跟帖中,重复着一条安全领域的常识:“安全生产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斯法则:每一起重大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有二十九次未遂事件(轻微事故),一百个征兆,以及一千个安全隐患。要避免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就要消除这一千个隐患。”
这条跟帖能凝聚两千多条“顶”贴支持,其实是标明了大家的态度。人人都知道,其实避免事故的最根本的途径,肯定是从尽量消灭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始,不论硬件或软件,不论天灾或人祸。能提前预知可能危及铁路安全、交通安全的任何事物,都不该存在。这肯定比内部职工公开承诺践行“三无”标准要来得妥帖、实在。
“三无”,而且还有个时间定语——年前“三无”,只保证年前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吗?这简直就是个多余的问题,铁路安全难道不应该是追求且只追求长治久安的状态吗?过了年,难道就能有违章、有违纪、有事故吗?希望这只是一个用语和措辞的失误,否则就太让民众寒心了。
安全从来不是空口承诺出来的,安全也从不会在一道道行政指令下实现。那也只是表明铁路系统的一个积极态度,我们希望明白这一点的,不只是是围观的民众。承诺只是践诺的开始,安全只有从细节处来敦实。
可是,同日的另一条新闻,却给人以惶惑之感。不知道在全国铁路安全大检查的背景下,这样的明显的隐患为何还能堂皇地出现,并长期未得到有效处理:浙江正在上演着另一场“铁”“路”争锋的险剧,在建的杭长高铁诸暨段,距离杭金衢高速公路最近处仅5.8米。(8月25日《钱江晚报》)
这种近距离,显然超出了人们心理的安全限度。且杭金衢高速目前还面临拓宽,如此争锋加剧,更会险象环生,令人惊惧。
可惜,铁路和公路部门却各执一词,还在纠结测量标准的不同,这简直是本末倒置了。神仙打架,百姓受伤。可是神仙竟然还在为打架的细枝末节争得面红耳赤,反而对打假造成的或潜在危害视若无睹。这样只能让夹在中间的民众两头受罪,苦不堪言。
不管是依据公路还是铁路方面的法律法规,都能找到关于安全距离的明确条文。当初本就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现在竟然还违规出现了好几个月,甚至据说这种“‘铁’
‘路’争锋”的险象还不是个案,只是这个极端些罢了。
那么,如何终结这种危机交通安全的隐患,如何严格按照海恩斯法则来防患未然,都是明摆着地事情。只要能超脱某些部门的私利纠葛,能本着安全第一公益至上的公共责任,那么“三无”安全指标,并不是不能实现,而且是常态化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