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人民日报文艺点评:优化影视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6日 11: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电影电视界推出了一批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献礼作品,观众反响好,业界评价也颇高,不仅成为电影人和电视人的骄傲与荣光,也是整个影视市场的重要收获。然而,重大节庆并不常有,举全社会之力、调动各级行政之手精心组织献礼作品,毕竟是非常规的文化现象。所以,尽管不时有优秀的大片热剧问世,挑着影视产业的大梁,但考量处于常态的影视业的话,情况却并不乐观。问题不仅仅呈现于作品表象,更多的是沉在下面,渗透在影视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

  影视创作过分地倚重娱乐力量,崇尚娱乐精神,以为民找乐、助民狂欢为艺术理想和上佳境界。电视栏目专注于呈现歌舞升平,忙于万民选秀,热衷于荧屏相亲,醉心于表现市井情怀和世俗欲望。而电影创作则谍战、热恋、穿越、翻拍成风,原创力疲软,追求奇观效应,艺术操守难以维持。崇高的艺术理想被边缘化了,于是才会躲避神圣,调侃庄严,消解责任,走向粗鄙。恩格斯100年前痛斥过的“小市民鄙俗的习气”又在影视创作中伴随着滚滚红尘堂而皇之地弥漫开来了。

  大作热剧的研讨会常常开成了喜笑颜开的庆功会,总结的多,批评的少,碰撞、对立、论争更是难得。传统报刊的影视批评虽然由滞后变超前了,但是这超前更多的是在发挥宣传、造势、助推的功能,也是一派宣传册和表扬簿的模样。面对影视产业不良作品的不良倾向,影视批评经常缺席失语,缺少引领力量和匡正力量,也未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网络上的草根批评固然热闹,但是直陈弊端的真话少,而且有时“逆耳忠言”难逃网络上的暴力围攻。

  电影市场急功近利,抓大放小,热衷于接纳大投入、大明星、大宣传的所谓大片作品,而对有诚意、有锐气、有上佳艺术品质的中小成本影片,要么拒之门外,要么让它“一日游”。一切皆以票房为宗,这让今天的电影市场变成了大片和热片的市场,多样化的艺术种类和艺术风格在电影院里难觅其踪,谈何姹紫嫣红?而电视市场更是轮番重映热播剧,竞相仿效品牌栏目,致使各个频道重复度高,品种单一,创新能力匮乏。而片面追求收视率,恶性争夺收视群,更加催生跟风与克隆。

  对于影视生产,一些管理部门都是管理有余,扶助不足,常常集中在对作品报批立项的管理和完成片的审查管理,而对影视创作的源头——剧本创作和引进,普遍表现为艺术扶助功能的欠缺。作品品格之高下皆源于剧本,在剧本阶段卡住恶俗低下的“癌细胞”,不让它成活蔓延,这才是事半功倍的源头管理。不能把压力推到最后一道关口,相反,最重要的是认真守住剧本这第一道关口,优胜劣汰,去粗取精,给予好的作品制度支持、艺术扶持和资本支撑。

  影视业是个联系密切的生态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下,似乎市场首当其冲,市场的短视、浮躁和低俗备受责难,创作上出问题也从市场找原因,认为一切源于市场。其实市场是作品培育的,什么样的作品培育什么样的市场,什么样的影视风尚引领什么样的影视市场。另一方面,作品创作又受理论引领,受批评匡正,批评乏力,创作自然失衡。积极有益的影视批评的出现,既需要批评者的勇气和学识,更需要批评环境的民主与文明。

  优化影视生态环境,需要从影视生态链的各个环节入手,综合治理。归根结底,作为文化生产的参与者,影视产业需要有自觉的文化担当和责任意识,优化自身生态链的各个环节,也合理化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有机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整个影视生态链的平衡,促进影视生态环境的健康,为中国影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科学的理念引导、创新的机制支持和有力的产业推动。

责任编辑:田智钢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