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耳东每:当智能短路,人工准备好了么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9日 09: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钱江晚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在本周二下午发生追尾事故,当众多谴责都直接指向信号设备供应商卡斯柯的时候,后者仅仅留下一句:“在追尾事故发生前,卡斯柯公司的信号系统已经退出了运营,当时列车处于手动调度状态,事故与他们无关。”这句话很招骂,但说的也是事实,尽管该公司依旧难逃干系,有一个方面则是值得各方反思的:在人工智能环节依赖度很高的领域,人工是否时刻做好了随时顶班的准备?

  科技提升生活效率,这是一种必然。从人力到机械,再到电气化程序控制,系统逐渐复杂,人工智能水平的飞速发展或许降低了错误发生概率,然而电气元件的复杂性和精密性同时也在抵消这种利好。正如再好的电脑加上再好的操作系统也难免死机重启,轨道交通难免会发生控制系统的大小错误,这个概率或许和用不用卡斯柯产品有关,但在理论上永远不可能为零。所以,当高科技的A计划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顶上的就是计算能力差了不是一个级别的人工调度系统了,这个B计划的稳定性、熟练度和效率就在关键时刻成了安全的保障——就像:红绿灯坏了,得有交警。

  探究B计划是有现实意义的,人工毕竟是保障安全的最短的那块板,同时人工也是相对最靠得住的、最后的那块安全板。这次事故其实也是对于过度依赖电脑程控的领域一个警示,这些领域应该学习的是飞行员——即使在自动巡航系统失灵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依靠人眼和技术安全降落,而不是学习宇航飞船——他们的伟大正是因为没有B计划。毕竟,民生不需要伟大,需要的是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