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近日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排行榜,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是北京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详见10月11日本报六版)
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主持发布“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前100名评比”,简称“全国百强县评比”,2007年该评比中止。“中郡所”举办的“百强县评比”与原来的官方评比极易混淆,不少地方误以为这是官方的评比而上当。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需稍稍搜索一下便可让这家“皮包公司”原形毕露。很显然,此类排行榜实质是迎合了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的现实需求。
提起排行榜,就不得不提到教育部。面对形形色色的大学排行榜泛滥,教育部多次表态:不搞任何形式的排行榜,也不赞成此类活动,原因是难能具备科学的基础。这大概也是国家统计局放弃“全国百强县评比”的原因所在———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很难将他们放在一个标准中比较高下。但是,官方对排行榜摒弃了,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此依然青睐有加——— 对于习惯展示政绩的地方政府领导来说,还有什么比跻身“国字号”排行榜更为体面的政绩?特别是那些贫困地区的领导,越容易患上政绩工程的冲动。“皮包公司”偷梁换柱,玩转业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百强县评比”游戏并将其发扬光大,也就不难理解了。
各类排行榜泛滥成灾、五花八门,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其中有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细节——— 炮制种种排行榜的,大多不是行政机关和专业学术机构,而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商业运作。诸多看起来冠冕堂皇的排行榜,不过是一种赤裸裸的“竞价排名”。
如果不改善政绩评估体系,纵然叫停此番“百强县”评比,终不免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换另一家机构发布类似评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