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央视网评:文化的力量是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最好见证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7日 07:5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央视网评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作者:李琼会

       2011年10月14日《四川日报》刊登了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的署名文章——《文化力量的最好见证》。文章反映了作者随同十多位同志到四川地震灾区参观学习后对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发生的新变化、新面貌的感受,见证了文化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巨大力量。(10月14日 四川日报)

       文章认为,此次参观学习大家感受之多,不知从何处说起;感受之深,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最让大家刻骨铭心的是:特大地震崩天裂地,灾害损失悲天恸地,抗震救灾战天斗地,恢复重建改天换地,人民精神感天动地,灾区变化翻天覆地。

       文章指出,如今的四川地震灾区,从青川、北川到汶川县,从映秀、水磨到都江堰,灾区变景区,家园变花园,农民变居民;家家有新房,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目光所及,民居最漂亮,学校最坚固,医院最现代,人们的笑脸最灿烂。如此之变,让每一位参观学习的同志深受感动、震撼和启迪。

       正因如此,蒋建国引用了宋人邵伯温咏四川的诗句:“山围翠合水连云,万室楼台照眼明;胜地风淳真乐国,四川惟说好充城。”高度评价了四川灾区的新变化、新面貌。

       仔细阅读蒋建国的署名文章,笔者认为,文章让读者感受最深之处在于: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辉煌成就,用生动实践和铁的事实证明了千好万好不如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大团结好;用生动实践和铁的事实证明了我们党始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用生动实践和铁的事实证明了科学发展观具有无穷威力和强大生命力;用生动实践和铁的事实证明了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些感受,说到底就是一种文化感悟,是四川灾区群众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就不仅要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人仰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从四川地震灾区的变化中,我们看得到的是物质力量的成就,感受到的是精神力量的胜利。为此,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震救灾精神。

       毫无疑问,抗震救灾精神,现已成为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抗震救灾精神,源自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源自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源自于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川“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灾区文化建设,强调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力量,切实抓好精神家园同步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构精神支柱,并指导和支持建立了一整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一大批灾区群众亟需的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开展了一系列灾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用文化抚慰心灵、安定人心、重塑信心,给予了灾区人民极大的人文关怀,赋予了灾区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如今的四川地震灾区,时时有歌声,处处奏和谐,人人表现出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实践证明,文化的力量是四川地震灾区重建的最好见证。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传承四川地震灾区文化,深化四川地震灾区文化的认识,把四川地震灾区文化转化为加快四川发展振兴的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强国之路。

责任编辑:鲁杨

热词:

  • 512地震
  • 汶川
  • 北川
  • 文化
  • 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