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吴为忠:毕加索,从看热闹到看门道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9日 09: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展项目,“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将于10月18日至2012年1月10日在世博园中国馆举办,展期长达3个月,62件珍贵的毕加索艺术作品,将全景呈现这位现代艺术创始人和奠基者的艺术魅力。除了62件大师真迹外,本次展览另有50幅关于毕加索的生活摄影照片亮相。

       毕加索是立方主义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他们主张在艺术中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物象,并力求表现客体内在的、视力看不到的结构。他们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几何切面,使它们互相重叠,甚至在画面上同时出现无数的面。立方主义的绘画语言得到了专业界的高度评价,也为普通观众设置了一座审美壁垒。如何让更多的观众亲近这位西方现代画派的代表人物,油画家俞晓夫建议,看大展,观众有必要事先做些功课,主办方也可以对毕加索的艺术和人生做些解读。

       俞晓夫认为,《毕加索中国大展》是一场文化大餐,解读时,从大众出发,可以有比较娱乐的方式,这在国外也很多见。谈毕加索的艺术特征,你可以说,他的画,能让你同时看到一个人的眼睛和后脑勺,这样大家会很有兴趣。

       我们了解毕加索,因为他是《和平鸽》之父。这幅为世界和平大会而创造的写实主义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毕加索的反战情绪,而这种对战争的愤慨在他的立方主义绘画作品《格尔尼卡》中更是得到充分展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幅画的深刻含义,从来不解释自己作品的毕加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毕加索向盟军的士兵解释“画中的公牛象征兽行和黑暗,马代表人民。”

       又比如在展品中,毕加索画给儿子保罗的作品就画得很写实,手法也非常传统,因为这幅画是他专门给儿子十岁生日的礼物,这个时候的毕加索,不再是前卫的艺术家,而是回到了父亲的身份,体现出了传统的父爱。

       中国馆刚刚告别了世博会,就迎来了外国第一个经典美术展,无疑,“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必将在上海掀起一场与毕加索零距离接触的观画热。

       由此使我想到了2003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千年遗珍国宝展》,展出的72件国宝级晋唐宋元书画珍品,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每天,上博门前都排起了蜿蜒曲折的队伍,观众争看“国宝展”,一个“争”字,透露出上海这座城市浓浓的文化气息。观众争睹“国宝展”,媒体竞相报道,成为申城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为了保证观众能够完美地欣赏难得一见的国宝,每天参观的人数控制在5000人以内,花10元钱还可以借一台“导读机”,成为观众的贴身讲解员。

责任编辑:鲁杨

热词:

  • 毕加索
  • 艺术品
  • 展览
  • 世博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