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杨禹:德班气候谈判 吵出一番新天地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8日 07:1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专栏—禹论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杨禹 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最新鲜的消息是,在南非德班海边,全球气候大会开幕前夕,连着下了几天的雨。天有点凉。以为到了南半球马上就能享受阳光的人们,难免有点失望。

      不过没关系。这段注定了要吵出一番新天地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两年前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结束之后,劈头就是一场暴风雪。很多与会者、记者,都滞留在机场,回不了家。那次,因为期待太高,所以失望很重。更要命的是,非常多的舆论,把哥本哈根失败的原因,明里暗里地归纳到中国身上。最要命的是,皮球被踢到中国脚下后,中国几乎找不到马上把球踢出去的机会。

      这才有了来年春天,人大闭幕后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主动讲述哥本哈根内情的一幕。

      去年的坎昆,气氛和天气一样,温婉多了。因为期待不高,所以失望也不多。坎昆才刚开幕,谈判者们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咱们把最难啃的骨头,留给南非德班吧”。于是,在坎昆,自卸包袱的所有人,都没被硌着牙。

      今年,“就坡下驴”的气氛,更甚。早在北半球还是夏天的时候,谈判各方就纷纷表态说,不指望在南非达成法律协议了,“把任务留给明年吧”。

      这个局面听上去有点让人悲观。但奥妙恰恰在于,如果大家都绷着劲、奔着那颗最大的果子去,在德班就有可能复制哥本哈根式的暴风雪。现在,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也于心不甘,所以,这样的吵架,才会有气氛、有结果。最终,在德班吵出务实、有限、积极的一份小结果,应该在预期之内。

      当然,要走到这一步,还有两场恶仗要打。这正是德班谈判的两大关键点。

      第一仗,关键词是“双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一个谈判轨道,《京都议定书》是另一个轨道。这次的“全球气候大会”,其实是两个会,在这两个轨道上同时召开。

      两个之中,《公约》是个基础,包括美国在内都“有约在身”。《议定书》则是关键,美国本来就没参加,置身其外,惹事生非。而这几年气候谈判的核心问题,就是《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2012年底完成第一承诺期后,要给续上个“第二承诺期”。德班大会面对的困局,则是日本、俄罗斯等明确表示说不同意再有什么“第二承诺期”了,要想减排,咱们另起炉灶吧。

      这个“另起炉灶”,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底线。《京都议定书》是个啥宝贝,咱们非得坚守它?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因为它认可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如果改弦更张,另起炉灶,意味着这个相当于谈判基石级别的原则,就被推翻了,就得重谈。这好比小两口正商量着怎么布置新买的婚房呢,姑娘却突然说,嫁不嫁给你我还没定呢,你先自个儿玩去吧。

      显然,这属于给气候谈判开倒车。

      如果您关注气候谈判,那么这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虽然说起来有点拗口,但一定得谨记周详。发达国家,认可“共同”,忽视“有区别”;发展中国家,则强调既大家“共同”承担减排责任,又在发达与发展中之间要“有区别”。

      有没有这个“区别”,是质的不同。欧盟搞的那个征收航空业碳排放税,就只体现了“共同”、漠视了“有区别”,把气候谈判桌上还没最后谈拢的事情,拿到现实中来,“先斩后不奏”,生米煮成熟饭。相当的不地道。

      所以,“单轨”还是“双轨”,对于德班气候谈判来说,是“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咱中国不可避免要吵的最大一“架”,就是围绕这个。

      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媒体常犯两个低级错误:一是图省事。在提到气候大会的全称时,只提《公约》第17次会议,不提《议定书》第7次会议。这等于在替部分发达国家的“单轨”企图张目。二是不懂事。有时候一些国家憋着坏,攒一个新的谈判小框架,拿出来秀。咱们有些媒体上来就一通热火朝天地报道,将其塑造为推动谈判的新动力、新事物。岂不知,那都是些挑战气候谈判根基、跟咱发展中国家底线对着干的小动作。

      第二仗,关键词是“要钱”。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个要求,提得理直气壮。因为先搞了一百多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但从哥本哈根、坎昆,一路谈到德班,越谈越发现,一些发达国家真是抠门。

      “抠门”表现有三:

      一是偷梁换柱。本来谈好了,从2010年到2012年,发达国家每年拿出1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结果咱发现,发达国家把原来在别的援助框架下要出的钱,更名改姓,摇身一变成了这“100亿”里面的钱。

      二是推三阻四。一些发达国家只动员本国的私营部门出钱,有意无意地忽视政府出资的责任。

      三是借题发挥。拿着出钱当砝码,把钱袋子高悬半空中,然后在谈判桌上要求发展中国家在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问题上,不断让步。这个让步的过程,实质是占据一些新兴产业规则制定权和发展主导权的过程。

      针对这三大“抠门”,中国当然要去吵架。吵的过程中也会有妥协,比如在透明度问题上,中国这几年一直很灵活。但吵的目的,是要很具体地推动发达国家承担自己应担的责任。这直接谈钱的一“架”,就得锱铢必较。

      两场恶仗,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不让气候谈判开倒车,落实好巴厘路线图的授权,执行好坎昆会议的共识。

      11月28日,德班气候大会的开幕日,也是“吵出一番新天地”的出发日。

      怎么理解这个“新天地”?——当有人要公然倒行逆施的时候,虽然整个谈判不能大踏步向前,但只要阻止了“开倒车”,就赢得了“新天地”;当有人充分展现了“抠门大爷”的本色时,从他钱袋子里抠出钱来,用这些钱启动急需推进的减排事业,就算是抠出了一番“新天地”。

      对于这已经开吵的德班一“架”,不用担心吵得不给劲,也不用担心吵得失去控制。原因也有三条:

      第一,中国气候谈判代表团里,藏龙卧虎,个个是吵架高手。拍桌子瞪眼、静默对峙、拂袖离席等国际谈判基本功,过去几年就常用。事关原则底线的谈判,有时候不能太温良恭俭让。中国的立场和声音,在谈判桌上、舆论场上,不是大了,而是还小。

      第二,咱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基础四国”这个概念,在国际气候谈判桌上,正越来越清晰。中国、印度、巴西、南非,逐渐拿出同样的声音,一把筷子,就是比一根筷子结实。何况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远不止“基础四国”。尊重谈判双轨制,尊重这一基本原则的国家,在德班,毫无疑问,占据着多数。

      第三,吵架的目的不是分裂,而是全球更好地合作。所以,从德班的会场内外,我们既可以看到真刀真枪的吵架,也能够看到真心实意的合作。妥协和让步,是全球气候谈判一个永恒的关键词。小两口吵架,奔着散伙的方向去吵,和奔着求同存异、接着过日子方向去吵,吵的场面可能有相似之处,但吵的内涵和本质,大不同。

      这一点,你懂的。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中国网络电视台专栏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词:

  • 德班
  • 南非
  • 全球气候大会
  • 哥本哈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