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费雪:银行为何羞于谈利润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05日 09: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京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资本市场仍旧成为银行业融资主要来源,反复进行“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游戏,多位银行家食言“再融资”的戏码一再上演。

    数钱数到手抽筋,赚钱赚到不好意思。

    这不是白日梦,而是中国银行业的现实之一种。近期民生银行行长洪崎的一番言论引起舆论四起,他表示对比企业资金需求、经营压力很大,中国银行业近些年一枝独秀、利润很高、不良率很低, “大家有一点为富不仁的感觉,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所以我们有时候利润太高了,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

    姑且不论洪崎这番表态是否戏言,对比近些年因金融危机而奄奄一息的国外同行,中国银行业情况确实有令人“刮目相看”之处。在近些年的信贷突进之下,如果说民生银行这样的民资背景商业银行盈利是“喝汤”的话,那么五大国有银行的盈利状况则可以用“吃肉”形容。

    根据银监会数据,201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税后利润8991亿元,同比上涨34.5%,其中五大国有银行的利润占比约为6成,接近5400亿元。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最新公布的2011年全球前1000家银行排名显示,中国有三家银行跻身全球十大银行之列,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

    如此看来,中国银行业确实有“不好意思公布利润”的资本,但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更不乏有“不能说的痛”:一方面资产规模迈入世界前列,另一方面却看空之声不断,其股票位居估值低地,连汇金托市也回天无力。

    国有银行行长天天吆喝自家股票又便宜又好,为何市场还是不买单?简而言之,便宜总有便宜的理由。

    首先,当前中国银行业盈利突飞猛进的同时,其基本模式仍旧依赖廉价资本与规模驱动下的信贷扩张,尤其以2009年信贷繁荣为最。从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水平以及盈利能力记录来看,这一模式潜在风险不言而喻。目前大家谈论比较多的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银信合作产品即为冰山一角,这也是惠誉等评级机构屡屡看衰中国银行业的原因。

    其次,伴随着外界对隐形风险担忧日渐上升,监管往往要求银行拥有更高资本充足率等要求,这使得目前看似强大的中国银行业不得不对外谋求更多“新鲜血液”。届时资本市场仍旧成为银行业融资主要来源,反复进行“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游戏,我们也看过多位银行家屡屡食言“再融资”的戏码。

    由此可见,无论银行是否羞于谈利润,其行业增长前景本身注定不可长期持续。回头来看,细究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构成,其正义性也值得推敲,很可能源自又一个“垄断下的蛋”。表面上,中国银行业彼此竞争激烈,但是禁止牌照管制等手法则使得民间资本难以加入,使得当前竞争不仅不够充分,也缺乏效率。

    根据2011年年报,五大行几乎日赚14.77亿,其中大头仍旧来自息差收入,每家都超过70%。在利率管制之下,中国金融抑制程度颇深,官方利率实质长期处于负利率的情况,使得当前实际堪称“利率双轨制”:接近信贷资源的往往是地方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等体制内经济体,廉价资金必然导致投资过度;而民间大量经济体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信贷资源,导致民间借贷滋生,高利贷屡禁不止。

    按照当前利率水平,有学者计算,全国储户少说每年要因储蓄存款贬值而缴纳2万到3万亿的隐形“通胀税”。如此看来,通过扭曲利率这一基本价格工具,银行业安享巨大息差,垄断性质更为隐秘,破坏性也更大,比起石化垄断企业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当前经济放缓的前景之下,银行业的既有格局,不仅令其自身行业缺乏改革动力,也使得实体经济以及民间企业饱受金融抑制之苦。改革之路何在?姑且不谈银行业“全面开放”等远大思路,当前应该做也可以做的是加息,随即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不仅可以使得万千储户免于负利率剥削,更有望使得实体经济回归正常化之路。

    □费雪(财经评论员)

热词:

  • 再融资
  • 银行家
  • 喝汤
  • 吃肉
  • 国有银行
  • 看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