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新闻周刊》:延期的限购令,让楼市进入“严冬”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1日 15: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央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核心提示:楼市限购继续延期,市场一片“严冬”,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不是经济任务,而成政治任务;带着浓厚行政色彩的“限购令”会不会被市场手段所替代?“限购淡出之后” 制度如何跟进?化学博士放弃赴日留学机会,帮助病危母亲度过难关;“子欲养而亲不待”留学、挣钱我们的机会还有很多,但是错过病危的母亲那将是永生的遗憾!乞讨男子成“谈判专家”,勇于救助跳楼大哥感动市民,虽然身体残疾,但是李小辉的义举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了融融的暖意。

延期的限购令,让楼市真正的进入“严冬”


主持人白岩松:
几天前,南京的一个楼盘在户外做了一个大广告,上面写着“现购令”三字,看到的人都会心一笑,因为都知道广告上的“现”购令是“现在抢购一声令下”的意思,反映着房地产开发商的愿望和对购房者的诱惑。但是,人们更熟悉的“限”购令是目前中国几十个城市都在实施的限制购房令。这两个不同的“限”(现)购令恰恰幽默地表达了市场上的一种博弈,更何况,很多城市的限购政策12月底要到期,接下来,房地产市场的“限(现)购”是哪一个“限”(现)字才更准确?房地产的冬天已经过去了吗?购房者等待的价格问题又将会有怎样的答案?《新闻周刊》本周视点,现在关注“限购令”。
   
解说:
“现在抢购一声令下”,在刚刚开盘的某楼盘广告中,开发商用自己最头疼的限购令做起了调侃文章;临近年关,各大楼盘都纷纷出招,降价促销,赠送打折,或是用另类的宣传吸引眼。soho董事长潘石屹和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更是联合了18家房地产商,发起国内首个房地产电子商务联盟,表示将“定价权”交给购房者。

    石家庄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 李水源:年关很多问题要处理,施工队的工程结算问题,公共的工资啊奖金啊年底该兑现了,所以加快资金的回笼是开发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市民:房价这一块,等吧,明年上半年过了再说。
市民:再看一段吧,看一下这个价格到底它能降到什么样,国家出台什么政策。
市民:我估计差不多了吧,跌也是跌外围的了,市区不会太跌了。

    解说:
是果断出手,还是继续观望?消费者各有各的说法,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房子越来越不好卖了。12月11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报告称,1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832元每平方米,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且降幅有所扩大。临近年关,资金压力骤然加大,一些楼盘开始试探性地降价。

    南京某楼盘业主 阮女士:我们老业主急哎,所以我们要求退房,现在15000跟以前21000,你们看这是不是相差6000块钱?我肯定接受不了哎,一平方降6000块钱,它如果不是暴利行业它哪里能降那么多?

    南京某楼盘业主 孙先生:当时忽悠,“楼王”是25000,楼王不降,楼王必涨,高端楼盘保值!都是这些话。

    解说:
开发商打出降价牌,买房的市民没来几个,倒是引来了前期业主的怒火和抗议。不仅在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出现了老业主围攻售楼处的事件。上海两个楼盘不久前开盘,因开发商大幅降价,愤怒的老业主们闯进售楼处,砸毁沙盘模型,要求开发商“给个说法”。尽管浦东房管处叫停了楼盘销售,但第二天深夜,该楼盘连夜通知购房者选房。黑夜中,将近400名购房者涌向售楼点,还有很多老业主闻讯赶来。

    【现场】206有没有?没有就过了啊!
选房者:以前是白天选房,以前我买房的时候,售楼处都没人的。
老业主:房子已经卖完了,你们之前的业主爱怎样就怎样了。

    解说:不降价没人买,降价了又有人闹,在“买涨不买跌”的观望心态下,一些开发商索性喊出了“一旦再降价就补差价”的口号,让法律专家大跌眼镜;二手房市场也受到牵连。以北京为例,2009年北京二手房实际成交22万套,2010年17万套,而从目前的市场条件来看,今年的成交量很难突破10万套。今年以来,关闭的中介门店达到了1000家,其中10月就关闭了177家。某中介员工:主要现在的中介门店和从业人员都是按照两年前的成交规模设立的,市场萧条了,肯定就用不了这么多人了。

    解说:
房地产调控的“紧箍咒”还会念多久?房价还会下降吗?一片乱象中,年底的楼市似乎更让人看不明白。而全国40多个城市的限购令已经实施了一年,是否会在明年发生变化?地方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都在观望。12月6日本周二,海口率先明确表示,将继续执行“限购令”,随后,苏州和长春也表示,“只要国家政策不发生变化,我们的政策也不会发生变化。”

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现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从价格来讲,我们只能说现在是停涨,也就是说前两年那种疯狂的、过快上涨的势头被遏制,大家对房地产这种不理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扭转。所以这一轮价格往下跌,让很多人也看到房地产不是只涨不跌的,只要措施得当,只要坚持执行,价格会回归它的常态。

    主持人白岩松::
这两年被限制的可不仅仅是买房子,人们总结起来叫“车辆限买”,“汽车限行”,“住房限购”。您看,这限制不少吧!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喜欢这一个“限”字,但另一方面,可能又多少理解,这恐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起码很多地方的房价虽然不一定落了多少,但的确不怎么涨了。可是这没有办法的办法还要用多久呢?12月31号,很多城市的住房“限购令”将到期,接下来是不是接着限,又或者是换个方法限?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不是经济任务,而是政治任务

    解说:几天前,绿城将“出售中超球队”的新闻再一次让这个知名房地产企业成为新闻关注的焦点。从“收购门”、“调查门”、“退市门”,到“破产门”,一段时间以来关于绿城的传闻就没有停过。由于绿城的开发项目大多都是以高端房产为主,这部分房产的购买人群大多又恰恰正处于被限购的范围之内。自从限购令颁布之后,绿城的销售业绩就明显下滑。

    虽说破产传闻子虚乌有,不过企业遭遇困境却是不假,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在声明也说:房企在过寒冬,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与行业一起,度过寒冬。正如宋卫平所言,限购令下的房地产企业日子都不好过。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秘书长 杨乐渝:限购实际上就像大坝一样,把整个需求就给阻断了,这个当然是致命的,另外限购因为是行政化的一刀切的手段,把未来的预期也切断了,所以这两个是很厉害的。

    解说:自今年年初以来,全国共有四十多个城市发布限购令。在这个被成为历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下,楼市的火爆场面不在,房价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然而,在这些实施了限购令的城市中,有十一个城市年底即将到政策截止时间。面对即将到期的限购令,是将继续还是会放松,报着观望态度的不仅是开发商,还有地方政府。

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整个房地产的利益链条里面,最大的两个利益主体一个是开发商,一个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卖地,房地产好,地卖得好。

    解说:今年下半年以来,已经有一些城市在试探放宽限购。十月十一日,广东佛山宣布放宽限购条件,在实施限购令的半年期间,佛山的楼市成交量下跌超过了五成。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宽限政策“朝令夕改”,不到十二个小时就被叫停。一个月后,成都实行的“限购松动”政策也在一周后停止。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秘书长 杨乐渝:地方政府长期依赖于土地财政,大家觉得卖地很容易,另外也很快,从地方政府的心态上来讲,他是希望这个“限购令”能够有某种缓解或者有某种替代的形式。

    解说:10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回答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晓灵关于:长期采取房地产限购政策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相悖,应该更多地运用税收手段调节时这样解释。
同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 姜伟新:限购这个政策是一个行政办法 是我们不得已而采取的一个办法,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 如果能够把它统一起来到一个平台上 就不必再采取限购这些行政色彩非常浓厚的办法。

解说:临近年末,关于限购令的每一则消息都牵动着房地穿界的神经。这段表述,再一次引发了对限购是否放松的猜想。的确,限购令只是一个临时措施,不可能长远持续下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否采用限购令,中央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都不会动摇。
同期: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秘书长 杨乐渝:房地产的问题它的本质上不是这个行业本身的问题,它的本质是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对中央政府来讲,我们国家的资源是不能这样去做的,对于整个中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我想这个构成的博弈是,中央政府寄希望于这次调控倒逼地方政府来转变你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是调控的本质。

解说:在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秘书长杨乐渝看来,限购令只是调控的一种方式,它取消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终结以房地产为代表的粗放式的GDP增长方式。
同期: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秘书长 杨乐渝:“限购令” 不是单纯为了限制房价,房价是中国经济各种矛盾的表象,一个爆发口,我们中央政府在各种场合也间接的表明了这样一种态度,我们早晚要找到一种方式来逐步地取消“限购令”,这就是寄希望于整个经济的成功转型.

    主持人白岩松:
“限购令”刚从中央政府发出的时候,很多城市都在观望,很多人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总觉得是一阵风会过去。记得我当时在节目中说过,这一次恐怕不用留着侥幸心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已不是经济任务,而是政治任务。果真,这一年的时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货币政策都有所松动,可在住房“限购令”面前,高层领导从来没松口。不过,我们也得知道,随着政策的作用显现,以及经济和市场形势的变化,这个政治任务终究还是会回到经济问题本身,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那这个时候,人们自然可以去想,带着浓厚行政色彩的“限购令”会不会被市场手段所替代?而同时,治本之策又在哪里?

“限购淡出之后” 制度如何跟进?

    (上海)记者报道:
现在的上海的土地出让市场却显得异常冷清,上海原计划推出的5幅地块由于没有竞买人申请不得不终止出让。
(南宁)记者 刘颖:
该路段西侧的GC2011-078地块,360万元每亩的价格无人问津,连续遭遇两次流拍。

    解说:
从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各地频现土地流拍,楼市观望情绪继续加剧,临近年底,房地产市场感受到的是更浓的寒意。此时,限购令在京沪等地实施已9月有余,当大多数人仍把目光紧盯房价涨跌之时,今年前所未有的严厉调控带给房地产市场的 仅仅是数字的改变吗?

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
就认为房价会永远上涨,只有买房子才是最好的投资。如果说把这么一个理念、这么一个势头不调整过来的话,全国人民都去炒房子,全国的企业都去做房子的话,我想我们的经济肯定是一塌糊涂。这次我看到一个现象,现在在上市公司里面,有16家上市公司已经宣布要退出房地产,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

    解说:
在最近一个多月上市公司相继披露的三季度公告中,多家涉足地产的上市公司选择剥离房地产业务。而之前几年却是在房地产高利润之下,企业趋之若鹜涉足房地产业,其中甚至不乏酒厂、纺织企业的身影。恒顺醋业不久前就宣布,“本公司房地产销售下降,导致效益同比大幅下滑,公司正逐步离开房地产行业”。不管是审时度势的主动选择,还是严厉调控下的无奈退出,急于转让土地股权、出售房地产项目的企业已不在少数。

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
在整个房地产调控一年的过程中,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大家对房价的预期在逐渐地回归。同时我们看到,包括一些理性的开发商在内,已经认识到中国房地产市场如果说是一场球的话,那么上半场已经踢完了,你会看到上半场非常疯狂,没有规则,没有理性,大家一轰而上,全去抢那个皮球,但是现在房地产应该进入了下半场,就是房地产本身回归到一个常态,可能赚钱没那么容易;而不像以前那样,是一个暴利的产业。
 
解说:
当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当购房者和企业开始选择观望或退出房地产市场,当城市管理者还在为“限购是否继续”而暂时沉默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带有浓厚行政色彩的限购令还会实施多久,何时才是“限购”退出的合适时机?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限购令”它是一个过渡性的措施,不得以的时候用它,一旦条件具备了,就要考虑用其他的更合理的手段去替代它。首先就是要托底的保障房的建设进展如何,因为如果保障房能够充分的供给的话,我认为商品房、产权房的房价高一点、低一点就没有多少杀伤力。
 
财经评论员 马光远:
我们现在必须抓住一个有利的时机,抓住房价下跌,抓住大家对房地产已经回归到理性预期的时机,赶快出台能够替代限购的制度性的举措,所以我认为目前是出台制度性举措最佳的时期,包括房产税,包括房地产的信息系统的全国联网,包括暴利税。

    解说:
今年也是保障房大规模建设第一年,军令状之下,11月各地就纷纷宣布超额、提前完成保障房任务,而住建部也表示今年1000万套开工任务已经完成。但一些地方仍有抢开工的情况存在,部分挖坑待建的保障房 后续还需庞大资金投入,而明年各地新增的保障房任务又已接踵而至。财政部财科所所长 贾康:
不能只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式的给予支持,这是不可能持续的。需要有社会资金、民间资本他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得到了必要的一些利益的保障,引导到保障房建设的过程中间来,而且形成可持续机制。

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合会秘书长 杨乐渝:
我们现在看到了一些曙光,我们很多的地方政府,包括我们的开发商都开始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来进行转型。所以有时候我把“限购令”比喻成倒逼机制,倒逼地方政府你要进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你不要去依赖土地财政了,你要去扶持新的产业,包括文化产业,包括服务业,包括商业,包括高科技。

    主持人白岩松:
从个人角度来看,我虽理解住房“限购令”的现实有效性,但长远来看,市场的事情还要交给市场来办。不过另一方面,“限购令”的执行也可以看作是在抢一个时间,抢加快建设保障房的时间,因为这才是政府部门将来真正该用力的地方。这两年,如果各地保障房的建设真正提速,真正完成中央政府的目标,低收入群体有房住的目标逐步实现了,或许,“限购令”才会真正开始退出市场。市长抓保障房,市场管商品房,不是吗?

热词:

  • 限购令
  • 楼市
  • 化学博士
  • 病危母亲
  • 乞讨男子
  • 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