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作者:王石川
日前,在201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表示,企业税费负担过重。“如果说现在让我办一个企业,社保费率占工资的50%,再加上所得税等肯定会倒闭,90%的企业不偷税漏税可能会倒闭。所以我想如果说在增值税率不降低、小微企业的税收不降的情况下,如果加强现在的手段法制化的话,我觉得对一些民营制造业、小微企业,包括一些服务业是一个很严重的打击。”(12月21日《新京报》)
90%的企业不偷税漏税可能会倒闭,这并非危言耸听,更非鼓励企业主想方设法偷税漏税,而是反证当前企业税负过重的严峻现实。中小微企业税负有多重?前不久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或许能告诉我们一些真相——“做梦都盼着减税!”一名企业主如此感叹!他晒了晒账本:一年摸爬滚打下来,公司能赚120万元左右,但各种税费却数量不菲:“17%的增值税,每年本应交50万-60万元,由于我这里安排了13名残疾人就业,每人每年能享受3.5万元的退税,因此只需交20万元左右;25%的企业所得税,每年12.5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车船税,每年5万-8万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每年30万元。算下来,每年得交70万元税费,到手的净利润只有50万元,大约58%的利润缴了税费!”
“大约58%的利润缴了税费”,委实惊人。税费过高,企业必然举步维艰,甚至死于非命。统计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9年,每年倒闭100万家。这与欧美国家的企业寿命动辄十多年乃至数十年相比,差距太明显。
中小微企业非正常倒闭,多害无一利。企业主受伤了,急于就业的年轻人慌了,国家税收也少了。哲人说得好,“征税的艺术就像从鹅身上拔毛,既要多拔鹅毛,又要少让鹅叫。”如果只关心拔多少鹅毛,没有考虑鹅叫声,更不考虑是不是合理拔鹅毛,是危险且不负责任的。中小微企业不能再水深火热了!拯救中小微企业于困顿之中,需要多策并举。
积极减税。前不久,中央决定,自11月1日起,上调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同时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不少地方将增值税的起征点由原来的月销售额5000元调整为2万元。这对小微企业是重大利好。当然,减税的步伐还可以更大一些,种类可以更多一些,尤其要警惕减小税增大税。当然,企业负担不单单是税的问题,还包括各种收费。据周天勇测算,2009年企业税外收费2.19万多亿,占到当年整个6万亿税收的1/3,估计这几年数据会更高。减税的同时还应该减费。
公平对待。日前,温家宝总理赴江苏视察困难企业,有企业主反映,现在银行放贷利息偏高,放给大企业一般是基准利率,放给中小企业在基准利率上还要上浮,上浮的幅度有的在20%或者30%。银行嫌贫爱富、嫌小爱大不是新闻,但如此厚彼薄此,委实傲慢。中小企业需要公平的从业环境,银行应该一视同仁,正如温家宝所称,金融机构要同企业更好地联系,金融家应当是企业家,不能把企业当成唐僧肉,而应该是伙伴关系。
公平还体现在真正贯彻实“新36条”,不只是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和教育、医疗等领域,而是充分还原它们进入这些领域的权利,少制造障碍,少设置门槛。
适当扶持。与国字号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中小企业往往单打独斗,无法享受优厚政策的眷顾,它们起点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弱,这就更需要政府多扶持。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贺铿建议,对于利润率低的企业,政府可以对“四险一金”实行财政缴款,或者部分由财政缴款。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提高了职工的实际收入水平。这种思路着实可行,今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同比增长26.8%。从政府的财力看,完全有能力这样做。
美国扶持小企业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据报道,美国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帮助小企业成长,为其提供资金通道并削减税收;为企业家举行融资论坛,与政府高层和投资者共商融资渠道;推动区域性的创新集群,加速技术的商业化。此外,还防止企业兼并阻碍创新等等。政府煞费苦心地做这些,无非是尽快使中小企业步入正规,实现多赢。
约束权力。耶鲁大学金融系教授陈志武表示,一些地方政府面对税收压力的时候,开始给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更多的压力,以捐款等各种不同方式支持地方政府,逼得很多民营企业家都跑掉了。这不是虚妄之谈,不少职能部门把企业当做唐僧肉,热衷于利用权力寻租,中饱私囊。
中国要有“乔布斯”,要有占领世界市场的像“苹果”一样的产品。温家宝如此冀望道。苹果公司也是逐渐由一个微型企业逐渐成长,最终名满天下,称雄IT界。如果不断改善体制环境,积极鼓励创新,谁敢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里没有“乔布斯”?谁敢说小微企业不会变成大“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