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作者:金真
据《北京晨报》1月29日报道,春节假期结束,不少人拿起计算器,一按“等于”才发现,春节花销竟比年薪还多,各种开支接踵而至,荷包大幅缩水,一些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感叹自己简直成了“周光族”。更有人质疑,究竟是“拜年”还是“败钱”?
大家都说现在过年的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年淡于一年,许多过去的过年传统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人们渐渐遗弃,但是钱和过年的关系却始终牢固不可破,过年送红包这一老传统依旧被保留下来而且逐步发扬光大。
近年来,随着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过年时的“面子经济”也蓬勃发展,有些大城市过年时的送红包标准甚至上涨到了千元以上。见了亲戚好友、小孩老人,到人家家里去拜年祝福,不送红包、不送礼有违中国传统礼仪,自己的面子也放不下,在这种现实的
情形之下直接导致一些年轻人恐惧回家过年,恐惧过年见人。
虽说过年的送礼常常伴随着礼尚往来和有来有去的规律,但对不少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都比较大的年轻上班族来说,过年送红包却往往意味着是一去不复还,直到多年后当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之时才有收回红包的权力。
过年送礼原先只是表达新意时的附属品,是一种“绿叶”,但现在却好像变了味,甚至成了拜年时的主角,送了多少礼、多少红包几乎成了心意表达多少的指标。面子经济成了过年时的一面旗帜,导致“送礼就是过年、过年就是送礼”的等式完全成立。
我们的过年真的需要这么发达、这么蓬勃的面子经济吗?
把面子经济做强、做大,虽然可能会给一些水果、保健品的销售带来一定的刺激作用,拉动一部分的假日经济,但总体而言,这种内耗式、多余式的经济刺激并不会给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的综合国力带来什么直接、有效的帮助。
把面子经济做强做大,会使亲情变淡,使友情褪色,会导致一些人不敢轻易地去见亲戚、拜好友,生怕因为见人要送礼而让自己的口袋被掏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现在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拉远,以至于一些年轻人需要靠“亲戚关系图”才能搞清自己的家庭结构。
把面子经济做强最大,还可能催生腐败现象。为什么从中央到各地政府都在过年前要三令五申,严禁干部收礼,问题就在于现在不少人借着过年送礼的面子经济的幌子实施腐败行为,破坏社会的公平正义。
因此,面子经济绝不是越大越好,面子经济要适可而止、点到为止。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礼轻情意重”。我们更应该在乎和重视的是自己对他人以及他人对自己的那一份真实感情,而不在于物质的轻重多少,不能将礼物的贵重与否和情意多少建立起正比关系。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自己先做起,为了我们的社会和谐,为了扭转这一种不适宜的风气,至少自己先不收或者少收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