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刘晶瑶:“如果我能提个议案”的民意期待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2日 09:4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有这样一组图片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2月15日至2月22日,新华社记者从中国传媒大学出发,沿长安街延长线一路向西直到人民大会堂,走进大学校园、车站、医院、小学、建筑工地等,采访了11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百姓,倾听他们的心声。“如果我能提一个‘议案’”,这11名受访百姓以此为题,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和建议。

       小学教师的“议案”,是能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及全面发展考虑,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医生的“议案”,是真正落实医务人员按劳取酬的方案;建筑工地信号工的“议案”,是农民工能有一个合理的休息时间;“北漂一族”的“议案”,是北京的房价可以低一点……这些“普通人议案”说出了百姓的心声,是社会各个阶层对于改善生活状态的美好期冀。

       老百姓对这组图片有共鸣,是因为他们都希望拥有自身声音的传递渠道,有着被倾听的渴求。如果真要调查,13亿国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诉求,也许是贫困山区的孩子能吃上一顿营养午餐,也许是我们的校车能更加安全,也许是上班的路不再这么堵,也许是看病挂号不再那么难……

       每年的两会,正力图搭建起一个传递民意的平台。两会上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其实也是身边普通人的代表,他们的“议案”、提案、建议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民生问题。近些年,代表委员尽责履职程度有所提升,而且依靠网络平台的力量,征集议案较之以往更为方便,不但可以听到多方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而且能够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不断完善质量,提高议案、提案形成的效率。

       两会期间各种民生“议案”的涌现,体现了代表委员“情为民所系”的朴实情怀。而这些“议案”不仅仅应该成为“民意的传声筒”,真实地反映和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更重要的是真正得到落实。对于两会而言,开幕以及会议召开时的话语交锋只是起点,而会议的闭幕也远不该是终点,它预示着另一种开始。这些提案能否“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不仅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事情,更是无数双民众的眼睛在切实关注的内容。

       在这点上,有些地方已经意识到,议案、提案提出重要,但落实更重要。例如去年河南省市地方两会召开完毕后,郑州市就曾发出通知,要求省级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各承办方要于5月1日前报送结果;市级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6月30日前要完成,逾期没完成者,将被市政府通报批评。相较于地方两会,全国两会的议案、提案数量无疑更多,更为细致,涉及到的办事单位也更为复杂,这也要求更多单位的配合和更为细致耐心的工作,也要求相关机构负起责任,监督相关事宜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

       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希望今年代表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能涵盖各个阶层方方面面的民生诉求,更希望这些议案、提案都能尽快得到落实,让民意在畅通的渠道里得到纾解,让权利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实现。

热词:

  • 百姓
  • 议案
  • 小学教师
  • 人民大会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