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曹林:超阶层的代言,弥合改革的分歧和隔阂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3日 09: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最近参加了一个关于留守儿童的座谈会,谈到贵州松桃一个叫裴国艳的女孩。当有人介绍在孩子6年的成长中,她在外打工的父母只回家看过她3次时,现场一位专家愤怒了,情绪近乎失控地谴责这对农民工父母不负责任:把孩子生下来却不给她应有的关怀,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不应该生孩子,起码每年应回家一次陪孩子。专家的这个态度引起了激烈的争辩。

  同作为父母,我能够理解这位专家的愤怒,但我跟她说:这样缺席“审判”孩子的父母对他们是不公平的,没有谁比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我们是不是该问问他们为什么不回家陪孩子?在家陪孩子,对我们这些人看来很平常,可对穷人真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我们要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而不能带着身份和道德优越感去批评他们。

  这一次的讨论,让我感受到了阶层间的隔阂和社会的断裂失衡。在很多问题上,都会因为缺乏切身的体验,缺乏对不同阶层的人生存状态的感知,而无法真正理解对方。这个社会的很多冲突、矛盾和误解,多源于此。

  两会正在进行,代表委员都在积极建言献策,或阐述对社会发展的理解,或提出对公共事务的建议,或表达本阶层的利益诉求,我认为这些都非常好。但有一点请注意,代表委员要有弥合社会隔阂的责任意识。

  比如,我们的代表委员提关于留守儿童的议案提案时,就不能把问题全部归咎于孩子父母的不负责任——这样的身份优越感,只能进一步撕裂阶层的情感裂痕,加深误解和隔膜。我们的代表委员中,很少有留守儿童的父母,很少有留守问题的切肤之痛。要在留守儿童问题上提出真正贴近本质、真正解决问题的建议,必须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了解他们的世界,才能真正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为他们代言。

  前段时间,九阳希望基金组织专家和媒体赴广西马山,体验贫困山区孩子的午餐问题。活动结束后,很多专家和记者都感慨,原先虽然看过不少报道,但这一次实地走进他们的生活后,才真正明白了“顿顿吃黄豆蒸饭是什么滋味”,才明白“19个小时无进食”的意味。这对我们的代表委员们是一个启示,坐在大城市空调房的电脑前写提案议案,永远都有一层隔膜,真正用脚走进那个与自己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世界,才不会隔着。

  我看到政协委员袁隆平院士算了一笔账,他说:我今年的建议是政府要以较高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他在建议后附了一份表格,称“农民种一亩地只赚7.5元”——城市人是永远无法理解这个数字的,甚至会为这个数字感到震惊。而农村人都知道,袁院士说的是实话。袁院士能提出这个建议,因为他的脚一直深扎于农村这片土地,没有任何隔膜,他深知农民的疾苦。

  一些代表委员在两会上积极为本群体代言,这值得尊重,两会本就是一个各利益群体博弈的场所。但我更尊重那些能为缺乏话语权的人代言的代表委员,比如拍电影的张艺谋委员呼吁“电影票降价”,作为富人的陈光标呼吁向自己征税,靠教英语赚钱的俞敏洪呼吁“四六级英语与大学毕业脱钩”。

  弥合这个社会的隔膜,需要代表委员们这种超越本阶层利益,甚至向自身利益开刀的勇气。需要代表委员们能真正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并为他们的利益奔走呼号。

热词:

  • 留守儿童
  • 代表委员
  • 孩子
  • 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