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岳麓士:巴林小亦大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3日 10: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巴林王国是个袖珍国家,国土面积不到712平方公里。就幅员而言,它不仅是阿拉伯大家庭中最小的弟弟,在亚洲国家中也只能位列末尾。

       据地质学家考证,巴林原是阿拉伯半岛的一部分,不知大自然的神功何时将其劈离半岛,成为飘浮在波斯湾西南部的一艘“孤船”。

       巴林由40个岛屿组成,最大的巴林岛南北长48.3公里,东西宽16.1公里,在巴林岛上开车,无论是横穿还是纵贯,都不需要多长时间,就能见到碧波荡漾的大海。在一般旅游者眼中,巴林的景点似乎只有三个一:“一棵树、一口井、一座桥”。

       “一棵树”是指漫漫沙海深处的“生命之树”。这棵树的奇特之处是周围没有任何水源,却顽强地存活了400多年,至今生机盎然。弯曲的树干及繁茂的枝叶像伞盖一样铺展开来,远看就像一丛灌木,为地上一切可能的生命提供阴凉和庇护。巴林人深信,“生命之树”所在地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它的坚韧与不屈,正是巴林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口井”是指巴林最早的油井。1931年,巴林开始在贾拜尔杜埃沙漠勘探石油,钻至612米深处发现轻质低硫原油。1932年6月,巴林阿瓦利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出原油。这是整个海湾南部地区的第一口油井。巴林人将这口井命名为“埃米尔一号”,在井旁竖碑纪念,并修建了一座石油博物馆,向世人述说石油开采对改变巴林面貌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一座桥”是指连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跨海大桥。这座大桥于1986年建成,耗资12亿美元,长达25公里。该桥造型别致,伟岸壮观,宛如凌空海上的长虹。因桥的主体部分在沙特境内,投资也出自沙特,故名“法赫德国王大桥”。在两国边界相距千余米处,各建了一座式样雷同的观光高塔,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塔上有一层环型咖啡厅,四周是钢化玻璃大落地窗,视野开阔,游客可乘电梯上塔休息,俯瞰大桥雄姿。巴林人把“法赫德国王大桥”看成是联结过去与未来的纽带。

       其实,巴林可看的地方远不止这“三个一”。巴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名胜古迹遍布各地。考古研究表明,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城中上万个隆起的土丘下面,埋藏着两座5000年前的古城,是几乎与古巴比伦王国齐名的迪尔蒙(Delmon)王国首都。鲜为人知却自成体系的“迪尔蒙文明”,让一度被认为是“万冢之岛”的巴林深感自豪。

       “迪尔蒙文明”是海湾地区出现的早期文明之一。在美索不达米亚遗址中出土的楔形文书泥板,记录着苏美尔人的创世神话,同时它将“迪尔蒙”描述为“神圣的”和“纯洁的”地方;巴比伦时期的史诗则将“迪尔蒙”比喻为“太阳升起之地”和“永生之地”。在巴林岛卡拉特发现的大约从公元前2300年至16世纪的多层次古文明遗址,其结构包括住宅、公共场所、商贸、宗教和军事设施。这处遗址被认为是“迪尔蒙文明”的重要标志,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发掘和保护“迪尔蒙文明”遗产,巴林人作出了令人钦佩的努力,不惜斥巨资修建了海湾地区最大的历史和考古博物馆,用以进行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教育。

       悠久深厚的文明底蕴,造就了巴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在今天巴林110余万人口中,外籍人占49%。巴林社会的多元化不仅体现在人口结构上,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麦纳麦早已成为国际性的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之一,这座古旧风物和现代气息相得益彰的都城,市场开放,环境宽松,交通便利,服务优良。高耸的旅馆、银行和办公大楼与低矮的阿拉伯老式民宅比邻而居,曲径小巷与通衢要道错落交织,身着黑色长袍的妇女与装扮时尚的靓女并肩而行。巴林不仅是中东地区第一个开通卫星地面站的国家,也是第一个举办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这种大型赛事的海湾阿拉伯国家。站在9层高的巴林国际赛车场贵宾观看塔上,极目四望,驰名世界的赛车场、能容纳5万观众的看台和500名记者工作的媒体中心等新颖建筑与沙漠融为一体,不能不由衷赞叹巴林人展示国家形象的大手笔。

       巴林的确很小,但小中亦有大。

热词:

  • 巴林王国
  • 国土面积
  • 阿拉伯
  • 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