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姜赟:“门票经济”背后的“转型之困”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9日 09: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旅游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驱动,景区景点则被视为地方财政的“金饭碗”。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我国国内旅游消费规模超一万亿元,拉动相关行业超过110个。可以说,只要坐拥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或别致风光,就不愁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消费,带动就业增长,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怎么使用“金饭碗”,如何用好“金饭碗”,因眼界思路的不同,结果也大不相同。一些景点景区还未跳出“门票经济”的框框,随着今年掀起又一轮涨价潮,众多知名景区门票已经迈入“百元俱乐部”,令游客大呼“快乐负担千金重,秀美山河玩不起”。有些地方却大胆探索,实行门票优惠或免费的刺激政策。譬如杭州,一个免费西湖,虽然每年损失2000多万元的门票收入,却拉动了游人在杭州吃、住、行、游、购、娱等消费达百亿元,成为“丢芝麻捡西瓜”的典范。

  以小搏大、舍小图大,在理论上已有共识;免费西湖,也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参照。为何许多景区还迷恋门票经济,不谋求降价转型呢?

  表面繁荣是难舍门票经济的重要原因。门票价格在涨,景区人流不减反增,收入不降反升,旅游产业亦在小步前进。这种状况之所以得到维持,是因为碰上了“好时候”。我国人均GDP不断攀升,居民消费升级,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其中,增长幅度较大的是观光游览型需求。景区不愁客源,地方不愁人流,因此,门票降价动力不足。

  客观来讲,迷恋门票经济也跟景区所在地的发展阶段有关。一方面地方财政不雄厚,难以应对从门票损失到其他收入反哺之间出现的空白期;另一方面这些地区仍处于从单一观光型旅游向文化休闲度假的转型期,可供游客参与体验、文化休闲娱乐的项目不多,旅游产业链不长,结构不合理,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门票依赖症”自然比较严重。放眼全国,不发达地区,景区门票偏贵;发达地区,景区门票相对便宜甚至免费,原因恐怕也在于此。

  表面风光与客观难处,导致景区降价转型不主动、不积极,似在情理之中。然而,游客的呼声、发展的趋势不可等闲视之。未来,门票经济之路只会越走越窄,不转型可能会错过黄金发展期。事实上,一些警示性迹象在旅游热点地区已经出现:来自海南省旅游委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个黄金周,尽管海南省接待游客量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但大部分观光景区的游客接待量却在下降。这说明,传统观光景区会因为重复体验而减弱吸引力,未来旅游的主流是观光游览逐步让位于文化休闲度假。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并已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是否应呼声而变,能否应趋势而转,是地方谋求新增长极的战略机遇,不仅考量着地方旅游的发展智慧,也衡量着地方的民生指数。而跳出旅游业,以更宽广视野审视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样的难题也困扰着亟待转型升级的诸多行业。走出只求规模不求效益的老套路,改变粗放经营忽视质量的旧传统,各行各业都面临挑战,也大有可为。

热词:

  • 金饭碗
  • 门票收入
  • 人民论坛
  • 门票价格
  • 景区门票
  • 观光
  • 游客接待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