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作者:舒圣祥
近日一则“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引发公众担忧。对此,住建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回应称,根据全国普查,2009年全国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58.2%;而据2011年最新抽样检测,中国自来水厂出厂水质达标率为83%。住建部称,中国城镇供水总体安全,近年来水质不断提高。(5月11日据新华社电)
住建部的回应充分证明“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所言非虚,只不过那是2009年的数据;而到了2011年,重新抽样检测的合格率则已经提高到了83%。需要指出的是,2008、2009年进行的是自来水水质全国普查,2011年则只是抽样检测,数据的准确率和代表性恐怕并不一样。更何况,83%也仅仅只是出厂水质,最后到了用户家中合格率还有多少,显然还得再打一个大折扣。数据显示,我们的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此外,还有漏水爆管事件频发、二次供水设施污染严重等问题。
在数据之外,住建部还欠缺一个必要的解释:为何无论是对自来水水质的全国普查还是抽样检测,始终都是秘密进行,检测结果从来不对公众公开?难道公众没有知情权吗?这是否已经公然违反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部门在向公众传达自来水合格率从58.2%提高到83%“喜讯”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就隐瞒自来水真相向公众表示歉意,并按照相关法规启动问责调查机制?温总理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文章中写道:所有政府工作都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一律向社会公开。那么,被隐匿不公开的自来水真相,是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还是个人隐私?
根据《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住建部有义务每年收集并向公众公开一次水质监测数据,可惜公众却从未见到相关报告和数据。即便“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被曝光后,住建部也只是简单回应合格率已经提高到83%,公众依然不知道究竟是哪些城市的自来水不合格,是哪些问题导致了不合格,不合格的项目都是些什么,这些不合格的自来水又是否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隐患……所有的问题都是“待解之谜”,虽然住建部早就知道答案,却就是不对社会公开,直到被曝光后的今日依然如此,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愤怒。
众所周知,自来水不只是用来洗菜洗碗的,更是用来做饭烧水的,是公民日日必喝的东西,“达标”因此是最为起码的要求。如果某种食品不能达标,那么必然会被下架,甚至还要召回,还要赔偿;那么,人们天天都喝的自来水不达标,为何反而根本不是问题?以至于,达标率提高了还是值得炫耀的“功绩”?我们无法理解,面对自来水大面积不达标,有关部门为何能表现得如此“淡定”,为何根本意识不到这是最大的食品安全事故!不合格的商品不能拿到市场上卖,不合格的自来水凭什么照卖不误,并且动不动就频繁涨价?
监管部门不能再对自来水不达标坐视不管了,否则就是对食品安全执法的双重标准。当务之急,首先要详细公布不合格的城市,不合格的原因;然后,对于自来水长期不合格,监管部门必须拿出严格的处理,该处罚的处罚,该降价的降价,该赔偿的赔偿,总之不能拿公众的健康当牺牲品。地方政府应该像抓菜篮子、米袋子一样狠抓自来水水质,给市民提供安全的、达标的自来水,这是最为基本的政府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