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洪信良:洪涝怎么成了“混水捞”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08:4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钱江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湖南省桃江县5月12日遭受洪涝灾害,对于直接经济损失,县民政局给出的数字是1800万元,而防汛办向媒体提供的灾情汇报材料中却说是8900万元,随后被当地媒体发现暗含“水分”。面对质疑,当地官员回应说:“因为新闻单位要得急,所以这些数据都是在一夜中估算统计出来的。”

  数字上的中国与真实的中国距离有多远,主要取决于统计者的道德良知。数据是个宝,与政绩密切相关,与明的暗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就算面对自然灾害,实际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是个客观存在,一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上报的数字便会前者缩水、后者放水,所谓“灾情要夸大,死人要瞒报 (或少报)”。一瞒一夸之间,现实世界庶几成了虚拟世界,在这个“水”世界里,有些人便可以混“水”捞鱼了。

  多年来,夸大灾情以套取公共救灾款的行为有泛滥之势,似已成了官场潜规则。政府部门发出的类似于“各地绝不许瞒报虚报灾情”的禁令,几乎每年都要重发一遍。为解决这一世纪难题,2005年民政部曾表示,将采用高科技手段对救灾成效进行监督,即发射多颗环境与灾情监测卫星,以监测灾情和救灾工作的开展情况。几年过去了,不知这些卫星升空没有,若已在空中监测,为何还屡禁不绝?

  看来光仰赖星空肯定不行,不如脚踏实地,完善灾情评估核查体系,健全救灾资金的申报、拨付、使用机制,同时严厉打击借灾套取资金的违法行为。灾情报告的水分,自然得“挤”了才会“干”,问题就在于谁在挤、有没有挤、挤的力度大不大。光发几个严禁瞒报虚报灾情的通知是没有用的,说了不等于做了,对瞒报虚报“要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的告诫,也总是只见棒子举起不见棒子落下,谁都不会有所戒惧的。

  治国先治吏。俗话说“石头滚下山容易,推上山很难”,官德堕落易,提升难。就这点而言,古代政府惩治“冒赈”的手段也有借鉴意义。比如嘉庆十三年,淮扬大水,朝廷派下四十万两银子赈灾,却被地方官员冒领赈银,借救灾贪污自肥。案子查清后,知县、知府都被处死,负有直接责任的两江总督被革职后发配边疆。相比之下,近几年不多的几个被明确查处的瞒报虚报灾情案件,都是以“通报批评”草草了结,真是仁慈得让人发指。

  虽不能说所有的借灾套资金的地方官员都是为了个人分肥,但无灾说有灾、轻灾报重灾套取的救灾款,往往成为地方的灰色资金,被挪用甚至被私分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比如桃江县民政局有关人员说“截止5月15日,全县倒塌民房46户62间”,而桃江县防汛办“一夜中估算统计出来”的数据是“倒塌房屋226间,损坏房屋52间”,假如没有记者打假,假如上级部门按“倒塌房屋226间”的灾情赈灾,那被虚拟倒塌的100多间房屋的赈灾款既然没有主人领取,这钱会给谁呢?

热词:

  • 洪涝灾害
  • 水分
  • 捞鱼
  • 嘉庆十三年
  • 通报批评
  • 冒赈
  • 倒塌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