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赵清源:虚报灾情为何屡禁不止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4日 09:1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山西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湖南省桃江县今年5月12日遭受洪涝灾害,对于直接经济损失,县民政局的数字是1800万元。而防汛办向媒体提供的灾情汇报材料却说是8900万元,被当地媒体发现暗含“水分”。(5月23日《法治周末》)

  一夜之间估算出近亿元的经济损失,若不是因为其报告神速,恐怕连居民自己都无法相信受灾是如此之重;若不是因为记者想拍一张房屋倒塌的照片,恐怕这些数字很快就会换回名不副实的救灾资金。倒是那位追根究底的记者说了句实话,“如果自己不去核实一下,肯定会报道出一篇假新闻”,如果真的报出了假新闻,始作俑者便是当地的防汛办。

  虚报灾情并不新鲜,早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就有记者采访发现,一些轻灾区在汇报灾情时,有夸大虚报的现象。如只是一般隐患的房屋,他要报成危房;明明倒塌了10间房,他要说倒了15间;明明是轻伤,他要报成重伤;明明企业损失不大,他非要说需多少资金才可以开工,等等。对此情势,民政部门也不厌其烦,三令五申,反复强调不许虚报瞒报,不然便要“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可是,虚报之风却常常阴魂不散,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于公众视线,正如桃江县一位知情人士所说,“桃江县防汛办夸大灾情或许不是无意中出错了,这是当前少数地方政府上报灾情的"潜规则",夸大的灾情更容易引起上级部门领导重视。”这一次,不过是“虚”得太大了。那么,虚报灾情为什么屡禁不止,甚至进而变成“潜规则”呢?

  很显然,虚报灾情的目的不外是套取救灾资金,多要些钱而已。可是,如此重大、事关国计民生的工作,其确定资金数额的证据却几乎全凭最基层的上报。桃江县民政局一内部工作人员就说,这样的灾害受灾情况,光靠县民政局社救股三名工作人员是无法全部核实到位的。基本上是依靠各乡镇民政专干上报的数字为准,而乡镇民政干部又依靠各村干部上报。这样一元化信息来源的工作流程必然会给虚报留下巨大的操作空间。

  而且,虽然各级救灾部门都有审核灾情的责任,可是,在逐层上报的过程中,这样的审核难免形同虚设。这不仅由于上述工作人员提到的“人员匮乏”,还因为,灾情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救灾工作的规模。“矢人唯恐不伤人(造箭的人就怕他造的箭不能伤人)”,其工作性质天然决定了有夸大灾情的倾向。换言之,对救灾部门来说,灾情就是政绩,救灾资金的发放、使用等等,都是其工作是否得力的重要指标,灾情越大,政绩就可能越大。更何况,一些领导干部还有可能上下其手,从救灾资金分一杯羹。曾经因私分救灾款而获刑的柳州地区民政局原局长郭志华就说过:“局长们在跑救灾款的时候,不免大手大脚地花钱,自己也往往从中捞一点。有时候送钱或东西给上头领导,领导没有要,就自己贪了。”

  因此,要想从源头上堵截虚报灾情“潜规则”的出现,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公开公开再公开,进一步细化救灾资金的发放、使用规定。比如,发布灾情应更加细致,灾情的各项数据以村、社区为基本单位,救灾款项的使用以户为基本单位;公众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查询救灾款项的使用情况等等。

热词:

  • 灾情汇报
  • 潜规则
  • 虚报
  • 救灾资金
  • 水分
  • 防汛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