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鸣一凡:舌尖上的中国,感动之后更有启示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27日 09:3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红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七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短时间内引爆观众的“胃口”,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对于《舌尖上的中国》意外走红,不少观众坦言是“眼泪与口水齐流”,被纪录片所流露出的人文关怀精神所感动,“结合了亲情乡愁,会联想到自己在外时候对家乡菜的想念”。

  无论是从播出时间、还是从纪录片本身定位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不具备成为热播剧的潜质。然而,在过去的一周里,一场“吃货总动员”的奇迹已被见证——这部饱含质朴与温情的纪录片“完败”同期所有电视剧。无数观众连续几个深夜,守在荧屏前,看得口水横飞,甚至连那些“不看电视剧多年”的80后,每晚也按时锁定央视一套,坐等这部传说中的“吃货指南”。

  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一部深夜播出的纪录片能够迅速走红,甚至达到让观众看得“眼泪与口水齐飞”的地步,实属罕见。《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何以能够在口舌之间感动整个中国?我们又从其中得到什么启示?

  不可否认,在各种添加剂泛滥、食品安全遭遇前所未有挑战的今天,强调传统饮食的安全观念,契合当今人们的心理需求。通过对各地美食制作流程和各种美好“团圆”场景的渲染,不仅能够牢牢抓住观众舌尖的味蕾,还能潜移默化地唤起每一位观众心中那份刻骨的“乡愁”。那些年,我们一起吃过的家乡美食,一起走过的街道,那些镌刻在回忆里的天天与年年。当那些你再熟悉不过的食物被放大得犹如一种理想时,《舌尖上的中国》击中的不止是浓浓的乡愁,还有那舌尖上的“永无乡”。而《舌尖上的中国》所传达的平静和温情,正是现代中国人所追逐的“永无乡”。

  可以说,引发共鸣是纪录片最常使用的手法,《舌尖上的中国》则将其应用到了极致,这也是那些鸿篇巨制的纪录片无法比拟的。在大多数人眼里,纪录片通常被视为精英们的消遣,应该是较为枯燥的。然而,《舌尖上的中国》却把纪录片的格调高雅与电视剧的市井百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化学效应——不仅让观众既流口水又长知识,还能时而不时在情感上引起观众的共鸣。正如导演所说,“带着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来做这个纪录片”,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最初也是最终的定位。

  准确的定位无疑是《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成功的关键之一,这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上,我们是不是应该降低记录片的准入标准,让其更加贴近生活、走进生活,真正做到雅俗共赏。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够在纪录片中找到情感的寄托,精神的共鸣,这才是纪录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舌尖上的中国》所引发的轰动效应远超同期的“穿越剧”“宫廷剧”就是明证。这也给有关部门提了醒,遏制“穿越剧”“宫廷剧”泛滥,多多制作优质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纪录片没准还是个捷径。其实,无论是纪录片的制作,还是各种文化的提升与传播,并非一定要鸿篇巨制,波涛汹涌,有时贴近生活的涓涓细流更能滋润心田。

热词:

  • 乡愁
  • 宫廷剧
  • 永无乡
  • 胃口
  • 穿越剧
  • 电视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