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郭震海:“高居庙堂”怎能真知民生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05日 09: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官员“作秀”是百姓极其痛恨的,譬如官员骑自行车,总免不了遭百姓质疑。然而,近日一位副市长骑自行车,不但没有引起质疑,反而引得一片叫好: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骑自行车不是下乡,而是送自己的女儿上学,相关照片在网上“疯传”(《新安晚报》6月2日)。詹云超承认,自己几乎每天都骑车送女儿上学。其爱人也表示,平时都是“老公负责送,我负责接”。

  詹云超再正常不过地送女儿上学,此举能引起“围观”,显然是因为其“副市长”身份,还因为他骑的是自行车,而非耀武扬威地开着公车。这次网上一边倒叫好,它所释放出的信号很明显:官员也是人,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在业余时间,放下“官架子”融入真实的日常生活,骑着自行车送送孩子、到菜市场买买菜,也是一种深入群众的形式。真正的亲民,并不一定要前呼后拥下基层去吃一碗百姓饭、到地头蹲一蹲。能放下“官架子”并以真实姿态融入本真的日常生活,也是一种亲民。

  千百年来,从“铜锣”开道到警车呼啸,中国百姓提到官员总是习惯性地想到“肃静”和“回避”。过去政府官员身居衙门,偶尔出访、视察也须地方小吏清道,此乃封建社会产物。如今,一些地方官员出行,也大搞警车开道、警员清道,前呼后拥,整个车队更是无视红绿灯,一路畅通无阻。譬如,上级官员下基层原本是去听民声,然而浩浩荡荡,事先有基层官员安排好,甚至进哪一户都提前嘱咐好,还有模拟和预演的。如此下基层,怎能听到真正的民声呢?

  官员出行需要保护,这在国内外都有,但哪一个级别的官员需要动用警车、警力,中央曾有明确规定,真正按这个规矩办事的又有多少呢?百姓常说:“官不大架子不小”。确有一些官员特别喜欢讲究“级别”,公文包有人提,车门有人开,喝茶有人倒,乘电梯有人跟,就差有人代理吃饭和上厕所了。别说一个副市长,就是一个副县长,真正骑着自行车接送孩子的又有几个?动辄就是“忙”或“应酬多”,又有几个官员真正到菜市场买过菜?吃饭有人陪,家是常不归。看报道,但凡提到官员,总是说该同志一心为公,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爱人和孩子,难道这些官员就真的那么忙吗?君不见,倒下的贪官中,十之八九在外面养着“情人”,有的甚至不止一个,这又反映出什么呢?

  一个真正爱民的好官,首先要从爱家开始,一个真正亲民的好官,首先要从亲近自己的家人开始,每一个官员都该扪心自问:每月在家里陪着爱人和孩子吃过几顿饭?在外面风风光光地进饭店和酒楼,又有几次是自掏腰包?公车不得私用,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小“腐”不拒,离大“贪”还远吗?

  其实,詹云超副市长作为父亲骑自行车送自己的女儿,这本是分内事;作为官员,他公务之外骑自行车而不动用公车,这也是应该的。之所以受到公众“围观”,说明现在不少官员热衷于前呼后拥,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公众赞扬詹云超骑着自行车送女儿,这其实是呼唤各级官员能真正放下“架子”,别“摆谱”,既然来自群众就该融入群众,融入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如果官员总是“高居庙堂”,下基层把小麦认作韭菜,那时丢掉的就不止是民心了。

热词:

  • 副市长
  • 围观
  • 官架子
  • 级别
  • 架子
  • 高居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