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环球时报:日本莫引导东亚民意大对抗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7日 09:0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环球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日本有媒体援引在野党议员的话称,野田首相“正在策划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这未必是真的,野田上台之初曾明确表示不在任内搞这种参拜。当然,日本政坛的变数永远存在,上述报道的出现,已经反映了日本确有人在撺掇这件事。

  万一野田昏了头,真去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必将迎来新的大倒退。有分析称,野田一旦走进政治绝境,他为保首相位子有可能不顾一切,届时中日关系倒不倒退对他来说是次要的。

  这种分析只是假设,但它还是会让一些希望中日友好的人背上直冒凉气。用激进的右翼手法抬升个人及党派支持率,在日本政坛上有过多次。我们不难发现,中日的几桩“老大难”争端,主动变花样挑事、把冲突拖进死胡同的总是日本方面的力量。

  在亚洲围绕历史和领土的冲突中,“民主的”日本没做出好表率。民主本是好事,但也是双刃剑。当日本的“民主”释放社会各种对外敌意,放大最激进势力的影响力时,就需让人警惕了。

  民主化正在全亚洲展开。而亚洲通过民主驾驭争端的经验几乎是零。现在中国的民意也在快速释放,中日民意大对抗逐渐形成。这或许只是刚开个头,至少中国迄今肯定没有石原慎太郎那样的极端民族主义领袖。但即使这样,日本大概已经感觉到了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十分了得”。

  民意对抗民意,要比政府主导的对抗更加无解。亚洲是在走向各国之间的民意较量甚至摊牌吗?我们的判断是,如果日本带头鼓励这样做,那么这个局面就很可能最终定型,亚洲将失去妥协的空间。

  在中国舆论开放的过程中,人们对民意的外交权力一直缺少了解。日本在钓鱼岛、靖国神社中的舆论表现,实际上成了中国人的重要参照,中国舆论的激烈程度,以及中国人的其他一些做法,都在有意无意仿效日本。

  光靠政府力量就能解决纷争的时代,在亚洲基本过去了,民意成为各国对策的最大塑造力。但如果各国政府完全放弃对民意的理性引导,那亚洲将面临极不确定的未来,爆发战争并非不可能。

  民意之间的对抗很容易使东亚各国对核心利益的理解都集中到领土争端上。同是核心利益的“发展”,逐渐在舆论中失去号召力。为一个岛屿可以牺牲发展,这是东亚国家目前的普遍对抗姿态。

  “豁出去了”有可能最终成为亚洲国家的选择,无论现在这种主张尚有多少外交姿态或者“气话”的成分。一个地区的和平或对抗局势是一点点积累的,它并非像一个程序那样可以随意修改。东亚的对抗一旦定型,就难有回头路可走。

  日本政府必须对它的“民主”表现出负责任的引导力,日本不能被石原慎太郎所代表的社会情绪主导,它的基本理性应被其他亚洲国家清晰看到。否则各国之间的误判和对抗只能一轮接一轮地升级。

  中国民意对外交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肯定会在政策生成机制中有所反映。这将带来中国与一些国家的新磨合。相关国家如果拒绝这种磨合,是不现实的。▲

热词:

  • 民意
  • 民主
  • 日本政坛
  • 引导力
  • 东亚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