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朱小龙:中国足球志行风格永不过时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0日 19: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随着恒大、富力等中超新贵势力的崛起,中国足球的重心又重新呈现出向南粤大地倾斜的趋势,而实际上,广东历史上向来就是中国足球的发展重镇,昔日曾有“北辽宁、南广东”的说法。

  如今,孔卡、巴里奥斯和雅库布等一系列星光熠熠的名字出现在南粤球队的阵容当中,天河体育中心的上座率更是名列中超乃至亚洲前茅。但上了年纪的广东球迷还是会认为,容志行、古广明、赵达裕等老一辈广东足球人当年所代表的才是真正的“南派足球”。其中,容志行和他的“志行风格”更是广东足球乃至中国足球真正的精神象征。

  2009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一运即将开幕之际,在济南亲切接见了新中国体育发展60年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当时,他握住容志行的手说:“中国足球还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总书记这番亲切的话语不仅是对容志行说的,也是对中国足球界说的,更是对中国体育说的。“志行风格”是新中国足球发展过程中一抹耀眼的亮色,也是中国体育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志行风格”对中国足球的最大启示,不仅在于技术或战术,更在于体育精神和竞技道德层面的切身反省。发扬“志行风格”,就是要唤回绿茵场上的一代球风——不骄不馁、不疲不躁、敢于拼搏而恪守风度。

  技艺惊人“中国贝利”是有灵魂的人

  资深媒体人、前《羊城体育》主编范柏祥对于容志行与南派足球之间的关系曾经过有这样的论断:“南派足球包含两个含义,一个是个人的,一个是整体的。个人的就是有绝活有创造力,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古广明的”铰剪脚“、陈熙荣的”鸳鸯腿“和容志行的倒挂金钩等。整体的不光包含技术,更主要的体现在意识和配合,像容志行、陈熙荣时代,球员之间传球基本都不用找人,一脚将球传出去,感觉上就知道会有人在那里接应,而球也能刚好落到该队员的脚下,好像用尺子量出来一样准确。”

  关于容志行被发现的过程,有这样一个故事:1958年仲夏的一天傍晚,广州宝岗球场附近一条名为“牛奶厂街”的尽头,一场街头足球赛激战正酣,其中一个黑瘦的男孩吸引了一群观战者的目光:他的盘球、过人动作连贯,表现抢眼,球一到他脚下,对方三四个人来抢就是抢不走。他的速度不是很快,却很会掌握时机:明明要对脚,他却轻轻一垫;被两人夹击,他会180度突然转体,异常灵活。容志行的球技在“牛奶厂街”独树一帜,惊动了宝岗业余体校的足球教练,他也就此走上了自己的足球之路。

  作为“南派足球”的标志性人物,容志行的职业生涯,就是对“志行风格”的最好阐释。相比于北方球员,广东球员普遍身材矮小,力量薄弱,但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启动速度快,容志行便是这种技术特点的典型代表,球员时代身高仅有171厘米的他,靠着脚下灵活的技术和出众的判断在国家队占据一席之地,南派足球也渐渐形成了以容志行、赵达裕为代表的“小个风格”。

  容志行1972年入选国家足球队,是当时中国男足左边锋,参加过1974年、1978年第七、第八届亚运会足球比赛,1976年的第六届亚洲杯赛,1980年的奥运会足球预选赛和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预选赛等。在1981年的第12届世界杯亚太赛区决赛对科威特队的关键性比赛中,他头球建功,为中国队以3比0干净利落地战胜亚洲冠军科威特队立下汗马功劳。这一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当时,全国许多城市的群众自发结队游行,欢呼“振兴中华”的口号,容志行也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有人把容志行称作“中国的贝利”。1977年,“球王”贝利随美国宇宙队访华时,曾特地将自己的10号球衣送给容志行,并把容志行回赠的11号球衣留作纪念。贝利对容志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容志行是有灵魂的人,因为他在场上的风度和风范,体现的不仅仅是高超的足球艺术,还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以德服人令对手送上发自内心的掌声

  有一个关于容志行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国家队在中东参加的一场友谊赛中,身穿11号球衣的容志行带球直奔对方禁区,对方两名后卫从左右两边向容志行飞身撞来,被容志行变向闪开,两名后卫却撞到一块双双受伤倒地。容志行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我就听到身后咣的一声,回头一看,对方两个人撞在一起,都摔倒在地上,我于是停止进攻,回去把对手扶了起来。”观众看见容志行放弃了功成在握的射门机会,在刹那的惊奇之余,场上爆发出如潮的掌声。

  赛后,一批当地球迷涌进场内,有节奏地呼喊着:“11号,11号!”一直将容志行等中国队员送到所住的旅馆。当地一家媒体这样评论:“在洪水暴风一样的比赛激烈气氛中,中国队的11号竟能取得一种节制,避免了比赛流于过火,他是在经受了多次粗暴攻击后吹起良心道德号角的。”

  面对球场上的斗气斗狠、损招歪招,容志行的观点是:“要让对手折服,最好的办法是将球送进对方门里,而不是报复。”他的这种态度不但激励了队友,也常常感化对手。一个事实是,容志行从进入广东队、国家队到退役,在近18年中,参加各种国内外比赛近千场,却从未得过一张黄、红牌。这是极其惊人和罕见的,几乎是一个奇迹。

  什么是“志行风格”?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训练,技术出众,从不做粗野动作,不报复对方球员,不与裁判争执,不乱吐唾沫。这就是“志行风格”的表现。

  与时俱进永不褪色的时代精神

  改革开放初期,“志行风格”和“女排精神”不仅影响了体育界,而且影响了几代青年人的成长,成为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当胡锦涛总书记再次提起“志行风格”,不由得引发人们更加深刻的思考。

  中国足球发展20年来,虽然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这种情况下,总书记重提“志行风格”,无疑是要求足球界深刻反思,从根本上解决足球运动水平长期滞后的症结问题。“中国足球还要继续发扬‘志行风格'”,这句话非常简明,但揭示的内涵却十分深刻——输球不输人,失球不失志。

  呼唤“志行风格”,就是呼唤竞技道德。容志行对此曾经有过阐释:“很浅显的道理,考虑到足球本身就是接触身体、激烈对抗。如果踢你一下就报复,想法真的是这样,自己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我把这个当做前进动力,你踢我,我下次的时候不让你踢着,水平会上一个台阶。”实际上,恒大俱乐部的《“五必须、五不准、五开除”管理规定》中,“五必须”就包括比赛中必须尊重对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和比赛中必须无条件服从裁判判罚。这其实就是对“志行风格”的一种现实继承。

  “志行风格”源于足球,也是中国体育一面重要的精神旗帜,一根重要的道德标杆。“志行风格”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虽然形成“志行风格”的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志行风格”核心价值永远不会过时。

  南方日报记者 朱小龙

  实习生 金朱玺

热词:

  • 容志行
  • 足球人
  • 足球发展
  • 志行风格
  • 竞技道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