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黄晓芳:松松紧紧看调控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5日 10: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7.8%,3年来首次低于8%。虽然下行压力较大,但经济运行出现“缓中趋稳”的迹象,物价走势逐季回落,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就业状况总体稳定,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反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正逐步显现成效。

  对于宏观调控的取向和力度是否得当,会有一些不同看法。因此,很有必要对我国为什么需要宏观调控,如何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等话题,作一些深入的理性分析。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目的是为了克服市场的缺陷,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市场机制在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增强经济活力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市场自身也有着明显的弱点和局限,单纯依靠市场进行自发调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破坏性。这种盲目性如果在全社会扩散,直接的后果就是经济的大起大落。在20世纪头40年,美国曾经发生过8次大的剧烈波动,都导致经济衰退。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一些西方国家把一切都交给了市场,以为市场是万能的。监管的缺失,导致市场主体行为的失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的区别,就是我们的市场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弥补和抑制市场的不足和消极作用,及时消除经济发展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

  我国的宏观调控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相联。一方面,弥补和抑制市场调节的不足和消极作用,保证宏观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和社会收入再分配调节,防止两极分化。也就是说,我国的宏观调控要总体协调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调控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不可或缺的。

  至于宏观调控的具体取向是否准确、力度是否得当,可以从经济走势上得出一个大致的看法。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经济运行是有周期、有波动的,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在这种情况下,宏观调控的作用就像一个“巨型熨斗”,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这期间我国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呈现高位波动、波幅收窄、峰长谷短的特征,也就是说,高峰时间长、低谷时间短,这既与我国特殊的历史阶段有关,同时也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了作用。2008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防止经济增长过快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着力点,使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企稳向好。这些事实充分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是及时有效的。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超出人们的预期,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看,经济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调控难度加大。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取向和力度把握是适宜的,从而使我国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升的态势。

  首先,宏观调控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注重适时适度预调和微调。早在去年10月份,面对急转直下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今年以来,我国物价走势逐月回落,为宏观调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从第二季度开始,货币政策微调节奏明显加快,央行继5月13日年内第二次下调准备金率后,又于6月、7月连续两个月下调基准利率,并连续3周开展规模为4000余亿元的逆回购操作。适时适度的预调微调,提高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其次,综合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应对当前复杂局面,使政策“组合拳”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今年,我国在宏观调控中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更加注重针对性,在结构上更加注重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入;更加注重加强薄弱环节,加大对“三农”、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支持;实施结构性减税,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同时,适度微调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长短结合、优势互补,既针对总量调控,又区别对待不同产业,使宏观调控的效果更为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更多采用间接的经济手段进行调控,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实现“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综合协调。比较典型的是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但是,一些人由此而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政府只要管好保障性住房,其余交给市场去调节就是了,这种观点不太符合中国国情。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这几年我国的房价也在快速上升,尤其是围绕房地产的投资、投机性行为明显增多,使得房地产领域的发展出现虚高现象。由于房地产涉及的上下游链条长,拉动性强,一旦泡沫多了,对整个经济运行容易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大的问题。因此,国家果断采取宏观调控手段,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确,这一轮调控在综合运用多种经济手段的同时,采取了必要的行政手段。但客观地看,如果2008年以后中央不及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综合调控,很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进而影响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

  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不小,如何推动经济形成稳定回升态势,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并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努力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为保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热词:

  • 抑制房价
  • 结构性减税
  • 三农
  • 货币政策
  • 看得见的手
  • 2008年
  • 国际金融危机
  • 经济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