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评

150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怀百姓之心,谋民生之利

怀百姓之心,谋民生之利

社论 2012年3月2日 8:15

“力借四海风帆顺,春风扑面好放歌。”承载国人重托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在即。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的盛事,代表委员纵谈国是,各地民众热情参与。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代表委员汇聚北京,共商国是,举世瞩目,意义重大。

国事连着家事,国计关乎民生。老百姓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正是每一个代表委员目光深切关注的地方,那一件件沉甸甸的议案、提案背后,有代表委员奔波调研的泥土气息,有他们掩卷凝思、漏夜推敲的疲惫身影,更有着民众深切的目光、焦虑的期待和浪漫的畅想。日前,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组副组长刘晓冰透露,截至3月1日下午4时,大会已收到提案近600份。目前尚不知今年代表提交的议案建议有多少件,基于往年,想必不是小数字。可以说,每一件议案都见证着代表们“让选民满意,让选民认可”的决心和责任,每一件提案同样描摹出了委员们“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科学发展”的责任意识。

利民为本,首在民生。何谓民生?它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人民的生命”,它“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因此,民生是每年代表委员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以政协委员提交的提案为例——去年的提案数量创历史最高,共收到6073件,经审查,立案5603件。提案内容丰富,其中民生问题最受关注,共有1600多件,而今年已经提交的提案中不少同样涉及民生,比如稳定物价、教育、食品安全、住房、养老问题等等。民生问题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最受老百姓关注自是必然。据新华社报道,调查显示,当前,八大民生热点最受关注,分别是:楼市指向“合理回归”调控政策何去何从;物价涨幅“高位回稳” “控物价”面临新考验;收入保障水平提升“攻坚破难”备受关注;上学、看病、就业——“老三难”年年被关注,年年又有新焦点;食品安全基础缺失 频频出招能否奏效;“校车安全”提上议程落实“悬念”有待破解;“道德之问”引发反思 诚信“短板”亟待接长;“政务微博”方兴未艾 社会管理期待突破。

八大民生热点,“求解”全国两会。正所谓“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老百姓所想的,正是代表委员所关注的,更是党和政府所着力解决的。实际上,“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响亮地提出“两个同步”——居民收入和整个经济发展要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要同步。两个同步传递的信号坚决而明确,这就是,通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让老百姓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还富于民,藏富于民,从国富民强到民强国富。正如全国人大代表艾洪德所称,“只有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百姓才会有越来越强的幸福感,经济社会发展才会有最坚实的群众基础。”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2年一大任务就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日前温总理就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征求意见时也强调“政府工作的中心是民生”。再往前追溯,根据2011年财政预算报告,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可以说,只要不断重视民生,老百姓所期盼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失有所助”的梦想,将不断变成触手可及的美好现实。

怀百姓之心,谋民生之利。代表、委员和老百姓同气相求,反映民情、民意,汇聚民智、民力,敢言、能言、善言,方能不负人民重托;只要职能部门“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老百姓就能更有尊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

两会评论频道

2012全国两会

专栏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问题,“养老多轨制”才是问题

“未富先老”不是问题,“养老多轨制”才是问题

肖锋:《新周刊》总主笔、《财经郎眼》常约嘉宾、擅长社会趋势营销

此“帽”应为美国戴

此“帽”应为美国戴

王嵎生:中国前APEC高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变革的阵痛既痛又长

变革的阵痛既痛又长

安惠侯:外交部亚非司前司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识

第319期:城市水灾自救指南

天灾固然难以避免,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水平,是公共救援达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详细]

第318期:高招“男女线”,区别对待一定有错?

这个社会需要温暖与正能量,但人们也应该明白,你为了免费的面包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最为昂贵的。[详细]

第317期:暴雨天灾亟需治水之道

天灾固然难以避免,但需要我们更充分的准备应对之。[详细]

第316期:呼吁停发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买东西事后觉得买贵了,不值这个价,就应该吸取教训,下次买别的,而不是呼吁禁止所有同类商品出售。[详细]

第315期:刑诉法修改,“不得强迫自证”有何意义

“不得强迫自证”意味着你有权保持沉默,但这并不妨碍司法公正、惩恶扬善。[详细]

第314期:研究生就业难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扩张与学校的发展策略和学生的就业形势都有关系。[详细]

第313期:实体书店,也许再也没有春天

经营书店不应成为小资们自娱自乐的文艺买卖,当人们在蓝色港湾的湖畔颂诗之时,请不要忘了这些读不到书的孩子们。[详细]

第312期:富豪“选妃式”征婚美满了谁?

婚姻中的两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是基于感情的结合,而非经济因素。[详细]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剧如何避免?

没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为,但更多的人表达的是同情。[详细]

第310期:天价“地王”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楼市投机,更是重中之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