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评

157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评论频道 > 央视网评

以柔克刚与釜底抽薪

以柔克刚与釜底抽薪

社论 2012年3月6日 07:15

“玉兔”已飞快离去,“金龙”刚悄然来临。随着时代变迁量变进程加速发展和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一年来,国际形势确实错综复杂,似乎“剪不断,理还乱”,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国人普遍关心自己祖国的处境和外交,国内外专家学者也有很多不同的解读。多年以前,就有人认为,中国外交“太软了”,“需要吃钙片”。现在又有人认为,“玉兔之年”中国周边频频起火,中国“缺乏外交大思维”,应对不力;还有人认为,中国现在已处于“C”型、甚至“O”型包围圈,应该努力“杀出重围”,等等。

上述这些看法,有些显然是误解,有些有一定“误导性”,个别人则是为了耸人听闻,把敌对势力的“图谋”当“现实”。

诚然,由于“中国速度”的惊人发展,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冷战时期原本就敌视中国的势力,心里很不是滋味,希望依靠美国来抗衡中国。而美国战略重点东移,也与此直接有关,大大地添乱。这正是中国亚太周边出现严峻形势的基本原因。加之中国同周边国家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偶尔“起火”,也不足为怪。更何况,中国自身在大发展以后,如何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也是一门需要多方研究和协调的课题。

问题是真的“频频起火”了吗?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现在真的搞糟了吗?中国现在是不是很被动?

一年来的实践表明,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总体说来,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有时确有被动局面,但一般仍可化解,变被动为主动。中国同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而且鲜活实在,上海合作组织日益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中印两国领导人牢牢把握合作和稳定边界的大局,今年“金砖国家”峰会即将在印度召开。中国同东盟以及中日韩与东盟(10+3)合作几乎全方位发展,南海问题也有了解决的大方向和基本原则。即使日本、韩国和菲律宾,虽然经常同美国配合,与中国闹腾,但也在中美之间“两面下注”,不时向中国示好,甚至打“中国牌”,与美国讨价还价。

怎么可能会这样?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伟大民族复兴走着与过去帝国完全不同的道路。现在,美国是一门心思要建立由它统治下的“世界和平”,念念不忘要“领导世界”;中国一心一意要构建和谐世界,坚持睦邻友好与和谐周边的大政方针,始终不忘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的时代诉求。记得当年时任驻美大使的李肇星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有一段精彩的对话,李问这位女士,她能否用一个词形容美国的外交,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领导”(leadership)。她接着反问李:“那中国呢?”李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伙伴关系”(partnership)。两者泾渭分明,亚洲地区绝大多数领导人对此一清二楚,不会轻易甘心“被领导”,“反伙伴”。因此,所谓对中国的“C”型和“O”型包围圈,不过是美国和少数亚洲政客的一厢情愿而已。连美国《华尔街日报》都说,环顾中国周边,没有一个国家愿意“联美制华”。

不仅如此,中国外交的政策行为和哲学思想也有自己的特点。对有关方面的一些挑衅行为,我们一般都不愿简单地采取“对着干”的方针,而是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注意有理、有利、有节,顾全大局,实际上是“以柔克刚”,甚至“绵里藏针”,“黄灯”示警。一年来,众多周边国家同中国的高层往来不断,达成了许多新的共识。这至少在客观上对美国和敌对势力“放火”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美国不能不感到,靠这些国家“放火”是很难放大的。

另一方面,中国同美国也在调整和改善关系。胡主席去年1月访美,与奥巴马总统就两国关系新的定位达成了共识(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等人甚至还说,“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将塑造21世纪”,美中关系“利益攸关,不容失败”,两国应“同舟共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的美国学者甚至把美中关系比作电视剧《金婚》,说两口子吵来吵去,最后还是“金婚到白头”。这一切,虽然含有水分,甚至“言不由衷”,背道而驰,但毕竟是一大进步,是对中国的“正面下注”。在这种情况下,周边个别国家不能不考虑,拉美国反华靠得住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釜底抽薪”,让它们想“放火”也不敢轻举妄动,担心美国随时可能搞“越顶外交”(当年尼克松访华就是一例)。

再说,上述中国的政策行为,并非是示弱,而是充满信心的表现,是首先顾全和谐周边与时代诉求的大局。中国这一代领导人强调要“和谐共处”,“合作共赢”,这是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是中国外交“更上一层楼”了。但中国从不盲目乐观,而是居安思危,对现实和潜在的“危”,心中是有数的,也是有准备的。如果哪个国家以为中国软弱可欺,“黄灯”并非不可能变成“红灯”。勿谓言之不预,到头来它自己是要倒霉的。

中国非常识:国际多边合作,中国外交的新章节

两会评论频道

2012全国两会

专栏作家

“未富先老”不是问题,“养老多轨制”才是问题

“未富先老”不是问题,“养老多轨制”才是问题

肖锋:《新周刊》总主笔、《财经郎眼》常约嘉宾、擅长社会趋势营销

此“帽”应为美国戴

此“帽”应为美国戴

王嵎生:中国前APEC高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变革的阵痛既痛又长

变革的阵痛既痛又长

安惠侯:外交部亚非司前司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

更多更多非常识

第319期:城市水灾自救指南

天灾固然难以避免,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水平,是公共救援达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详细]

第318期:高招“男女线”,区别对待一定有错?

这个社会需要温暖与正能量,但人们也应该明白,你为了免费的面包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最为昂贵的。[详细]

第317期:暴雨天灾亟需治水之道

天灾固然难以避免,但需要我们更充分的准备应对之。[详细]

第316期:呼吁停发新股不是提振股市之道

买东西事后觉得买贵了,不值这个价,就应该吸取教训,下次买别的,而不是呼吁禁止所有同类商品出售。[详细]

第315期:刑诉法修改,“不得强迫自证”有何意义

“不得强迫自证”意味着你有权保持沉默,但这并不妨碍司法公正、惩恶扬善。[详细]

第314期:研究生就业难源自高校盲目“研究化”

研究生教育的扩张与学校的发展策略和学生的就业形势都有关系。[详细]

第313期:实体书店,也许再也没有春天

经营书店不应成为小资们自娱自乐的文艺买卖,当人们在蓝色港湾的湖畔颂诗之时,请不要忘了这些读不到书的孩子们。[详细]

第312期:富豪“选妃式”征婚美满了谁?

婚姻中的两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是基于感情的结合,而非经济因素。[详细]

第311期:“刻章救妻”的悲剧如何避免?

没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为,但更多的人表达的是同情。[详细]

第310期:天价“地王”为何不是“孤家寡人”?

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楼市投机,更是重中之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