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生活往往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据有关媒体报道称,全国有共计4000余家自来水厂,为4亿多县级以上城市居民,每天供应6000万吨自来水。然而,根据2009年的住建部水质中心的普查,却有1000家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出厂水水质不合格。有专家估计,实际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5月8日中国经济网)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水不仅是诗意的想象,更是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于是每个城市的公交或地铁口,总能看到诸多关于水源安全的公益广告。就在我们刚刚为小果冻与老酸奶纠结着的时候、就在五彩缤纷的毒胶囊暗流汹涌的时候,自来水水质安全这一醍醐灌顶的忧虑与质疑,令公众深受震撼。数据胜于说理。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50.80%,普通水泥管占13%,镀锌管等占6%;2000年至2003年,中国184个大中城市管网水质发生过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中国内地无一城市实现直饮水,烧成开水可杀死微生物污染,但无法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不少有机污染物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
在食品药品安全风声鹤唳的今天,没有什么比无杂质的真相更令人安心——即便有些真相是千疮百孔的。2009年下半年,为了“大致搞清”全国城市饮用水的水质状况,住建部水质中心做了一次全国普查。这是近十几年间最大规模的检测,覆盖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为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吊诡的是,住建部迄今仍未对外正式公布这次调查所得的自来水水质数据。因此,即便今日“50%的合格率”旁门而出,仍有诸多民众质疑此数值的高低。那么,合格率的真相究竟何在?遮掩不说的理由又是因何?水质安全是“不能说”还是“不敢说”?……这些问题,即便无涉公共利益,也当对得起消费者按月缴纳的水费。
可以不吃药,但不能不喝水。抛开合格率上的悬疑不说,水质安全上的诸多忧思确实有待客观回应:一者,自来水输送管网建设,以及水箱、蓄水池等基础设施,是不是安全无虞?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普通水泥管、镀锌管等,即便不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却也在各色“爆管”事件中可以窥见一二。今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启动水价调整,长沙居民用水价格从每吨1.88元上调至每吨2.58元,广州公布的两套水价听证方案分别比原标准高出0.7元和0.6元,重庆计划推进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那么,资源价格改革风起云涌的时候,资源产品质量有无得力保障?二者,直饮水普及率在欧美市场达75%,但国内不足3%,健康方便、节能环保的直饮水往往因为公共投入太大而迟迟在门外徘徊,那么,在“至少20%至30%的水厂需要尽快上马深度处理工艺”的背景下,自来水质量是不是成为被公共财政遗忘的角落?与硬件的安全相比,制度软件的漏洞更是令人揪心。武汉自来水的异味事件、镇江水污染事件……不仅真相扑朔迷离,更暴露出多地在水质监管上的阙如与疏漏。
每一滴水,都有它的“来龙去脉”。毋庸置疑的是,自来水质量堪忧的现状,与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净化水质、管控水质,总归是事后诸葛,源头上看管好水源,时刻警醒于“我国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 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人均拥有量最低的国家之一”的现状,才能及早未雨绸缪。须知,没有不犯错误的人类,只有永不回头的江河湖水。
天灾固然难以避免,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水平,是公共救援达到前最重要的生命保障。[详细]
这个社会需要温暖与正能量,但人们也应该明白,你为了免费的面包所付出的代价,往往是最为昂贵的。[详细]
天灾固然难以避免,但需要我们更充分的准备应对之。[详细]
买东西事后觉得买贵了,不值这个价,就应该吸取教训,下次买别的,而不是呼吁禁止所有同类商品出售。[详细]
“不得强迫自证”意味着你有权保持沉默,但这并不妨碍司法公正、惩恶扬善。[详细]
研究生教育的扩张与学校的发展策略和学生的就业形势都有关系。[详细]
经营书店不应成为小资们自娱自乐的文艺买卖,当人们在蓝色港湾的湖畔颂诗之时,请不要忘了这些读不到书的孩子们。[详细]
婚姻中的两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是基于感情的结合,而非经济因素。[详细]
没有人否定廖某的犯罪行为,但更多的人表达的是同情。[详细]
在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而抑制楼市投机,更是重中之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