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异军突起的“诺莱坞”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02日 15:4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和产油第一大国,其文化影响力也较为强大。该国不仅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因卡等一批大文豪,其电影产业(诺莱坞)也在非洲家喻户晓。

  “诺莱坞”电影产量超过好莱坞,仅次于宝莱坞。目前尼全国各地有50多万个家庭电影录像带发行租赁俱乐部,产业规模超过27.5亿美元。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尼日利亚影像相关行业年营业收入在2亿到3亿美元之间,从业人数超过百万,仅次于农业。

  不过,尼日利亚电影院屈指可数,首都阿布贾的正规电影院寥寥无几,有的州甚至没有电影院,人们主要在家里通过录像带或光碟看电影。尼日利亚社会治安情况复杂,经济发展缓慢,人们尽量在家中消费文化产品。另外,当地电影放映设施落后、专业人员不足。这些因素使得众多电影导演把电影产品定位为廉价、高效、发行电影录影带的模式。大多数“诺莱坞”电影成本低廉、小作坊制作,一部电影成本约1.5万到2.5万美元,最快的几周时间就能拍完,影片拍摄完成后,马上就发行DVD。拉各斯和阿兰布拉州的奥尼查是两大音像发行中心,兜售影碟的小摊小贩更是随处可见,正版光碟只占到市场的1/10。

  “诺莱坞”电影题材涵盖社会各个层面,常常围绕着浪漫男女爱情、穷人发财致富、鬼怪民间传说、宗教巫术和贪污腐败展开。演员表演夸张生动、诙谐幽默,电影的结局几乎都是恶者受到惩罚,行善者终得好报。此外,“诺莱坞”为满足“多部族、多文化、多语言”的国情特色,也深挖各部族的传统传说和名人轶事。在电影语言上,英语达到44%,其它方言的影片也占相当比例,如约鲁巴语占31%,豪萨语占24%,伊博语也有1%。

  “诺莱坞”电影制作秉承着非洲本土的黑人文化特色,这种“以我为主”的制片理念使其在非洲其他国家也大受欢迎。西方电影中的非洲总是被打上“贫穷”、“饥荒”、“艾滋病”烙印,很多非洲人厌倦美国式英雄主义的好莱坞大片,而更喜爱土生土长、浅显易懂、贴近现实生活的非洲电影。非洲人渴望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看重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

  “诺莱坞”影响了整个非洲大陆,很多非洲国家竞相学习复制尼日利亚电影模式。2005年,“诺莱坞”电影业开始频频进入国际电影节,蒙特利尔、柏林和戛纳电影节都开辟专门场地介绍和放映“诺莱坞”电影。南非卫星电视开通频道专门放映“诺莱坞”影片,默多克旗下的付费电视传媒也有计划涉足。

  尼日利亚政府有意将“诺莱坞”打造为展现国家魅力、提升自我形象的“明信片”,准备出资支持本土电影。

责任编辑:田智钢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