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新闻台 > 复兴评论 >

吴为忠:现实题材不要走错创作路径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5日 11: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更多 今日话题

更多 24小时排行榜

  现在,进入了市场经济,影视艺术也讲产业化,电视剧的快餐化导致了作品的趋同化。年初,湖南卫视播出的穿越剧《宫》瞬间走红,从而多部穿越剧轮番轰炸荧屏,很多电视人因此赚到盆满钵满,胡编乱造的成分越来越重。

  12月9日,在深圳举办的“全国卫视综合频道电视剧播出工作会议”上,总局相关方面传达了《省级卫视电视剧播出管理意见》,在意见中要求省级上星卫视加大现代戏的播出比重,在2013年要达到40%以上;同时严禁宫廷、穿越剧在黄金档播出。类似这样的“限制令”,主管部门已经多次,为什么屡禁不止?关键还在于经济利益的短期效应。

  今天《天天新报》刊登的一篇《广电总局扶持现实题材,制作人伸手向网络要题材》的报道,读后想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深入生活”。《媳妇的美好时代》的编剧王丽萍说过这样一段话:“尽管目前婆媳剧有泛滥的趋势,但王丽萍认为家庭伦理剧会和爱情剧一样经久不衰,关键在于如何避免使其进入创作误区,“创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点,为此类剧寻找新的切入点。日前,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的一部家庭情感剧《咱家那些事》,也广受好评。该剧情节贴近生活,风格清新,在一家人的磕磕绊绊和嬉笑怒骂中展现人生百态。有不少网友表示,剧中的人物形象非常平民化,真实得就像身边的人。看到这七个小家庭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就立刻联想到了自己和身边的家庭,十分贴近生活。很多观众干脆直接对号入座,在微博和论坛留言表示剧中的家庭就是自家的翻版:“这剧名起得太到位了,真的像是在看咱家的故事。”其中的主题曲《好大一个家》也成为网民搜索的对象。

  越是贴近老百姓生活的作品越会受到观众的喜欢,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生活”,从生活这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中,吸取丰富的创作营养。“深入生活”这句话,老生常谈,现在似乎听起来有点刺耳,人们也不愿理直气壮地呼吁。窃以为,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现实题材的创作力度,并不是从古装到时装,换一套服装,那么简单,而是希望我们的创作者沉下心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感受创作的动力。“向网络要题材”,这是走进了一个创作误区。只有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才能在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上大有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通过形式多样的艺术创造,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长影厂拍摄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风靡一时,影片中的年轻人成为当时年青人的偶像。编剧是已故著名“山药蛋派”作家的代表人物马烽。在60多年的文学创作中,他坚持深入生活,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并以此律己教人。他为农民的忧而忧,为农民的乐而乐,追求朴素幽默的风格。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新闻界正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广大文艺工作者也要有这种精神面貌,只有走到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的第一线,深入企业、乡村、社区、工地、校园生活最前沿,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获取灵感,将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转化为打动人心的文艺作品,这是电视剧创作出精品力作的正确路径。

热词:

  • 深入生活
  • 现实题材
  • 黄金档
  •